每个行业都有一个Uber,公共服务领域也不例外

标签:
互联网创业组织变革转型 |
在进入到新时代之后,市场主导权在悄然间发生了转移。一方面,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消费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赋权,包括知情权、评价权、选择权与传播权。消费者开始主导整个市场。另一方面,在数据公信力和专业公信力之间,数据公信力开始逐渐超越专业公信力,也就是说,任何机构取得公信力仅仅依靠专业资质或专业授权是不够的,真正对于市场产生影响力的是基于大数据的定量评估。
在这样的趋势下,一些传统的公共服务将越来越具有消费市场的特征,并开始遵循消费化特征运作。所谓“消费化”,指的就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以用户为导向,按照一般商品的消费模式来提供公共服务。
例如,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与病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等,病人作为付费的客户,却没有获得在一般商业服务中的权力。病人对于医生的知情很少,对于治疗过程的介入很少,对于医疗费用的知情也很少,病人在这样的市场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但是,在移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帮助下,病人的消费权利开始得以彰显。病人可以像电商购物一样,进行药物之间、医生之间、治疗方案之间的比较,并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病人还可以随时对医生、医院给予评价,并迅速传播扩散。医院和医生,必须按照消费化模式对待自己的病人。
再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样存在权力不对等。学生对于教师的知情很少,对于教学过程的介入很少,对于知识的获取极为被动。这种情况在未来也将发生变化,学生的消费权力也将得到增强,整个教育模式将变成为支持型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借助各种新兴技术,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学生可以对教学进行评价、选择和传播。学校之间和教师之间,必须以最优的教育能力开展竞争,这将倒逼学校的市场化改革,并按照消费化模式对待自己的学生。
此外,在一般公共服务中,随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消费者赋权与数据公信力,公共服务业必须具备消费化意识,满足纳税人越来越多的透明知情、选择、评价与传播需要。例如,对于社区内交通、安全、卫生、环境、就业等相关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必须像商业组织满足消费者需求一样,为纳税人的信息知晓与服务感受提供端到端的支持。此外,公共服务部门必须采信某种第三方的社会公共大数据平台的评价,作为自身运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例如,以交通满意指数、安全感指数、卫生评价指数、幸福感指数等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绩效评价、责任人任免乃至是否应关闭合并的评价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