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变革】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

标签:
创业互联网领导力组织变革转型 |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本质上是通过对于职场人的知识、能力、素质、风格等各项特征的量化,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确化。在人力资源学科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像其它管理职能模块一样,达到了科学管理所要求的可测量、可记录、可分析、可改善,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大增。
以企业中的人员选拔为例。无论何种选拔,其本质是,候选者与目标岗位胜任力要求的匹配度。也就是说,匹配度越高,被选中的概率越高。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这种选拔大多是非常模糊而感性的,主要依赖于决策层的经验和判断力。但在大数据的作用下,可以搭建起可靠性较高的选拔匹配平台。平台的一边,是对于目标岗位的胜任力描述,以及参照本企业历史数据或同行业经验数据,对于候选岗位胜任力素质的各项要求。这样,在选拔之前,对于目标人选“应该是什么样子”做到心中有数。平台的另一边,是对于候选者的各项能力素质指标,按照目标岗位的胜任力维度进行分解展现,也就是,可以客观呈现候选人“就是这个样子”。这样,可以直观地考察候选者与目标岗位的胜任力要求的匹配情况,会极大提高选拔的精度与效率。
薪资激励也将越来越精细准确。各个企业HR的经常性难题在于,不清楚本企业的薪资水平在全行业的位置,不清楚本公司的各项福利保险是否发挥了激励作用,不清楚如何对应聘者薪资预期做有效管理。从长期来看,伴随着多行业可共享的大数据平台逐渐成型,企业HR部门将越来越便利地分析同行业薪资水准,从而对本公司薪酬进行调整以保持薪酬竞争力。此外,对于薪资外的福利保险,企业同样在对于员工差异化需求了解的基础上,改变多年不变、千人一面的福利模式,对不同员工实现差异化福利包。而在对于应聘者薪资预期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起应聘者的竞价机制,使招聘的薪资谈判完全市场化,提高招聘的“性价比”。
领导力发展也将越来越多与大数据相结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建设领导力发展体系,但普遍的难题在于对领导力发展过程中的“学习-运用-评估”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差,导致对管理人员缺乏长期的领导力评估,针对性的学习和运用更无从谈起。在一个基于大数据理念的领导力发展体系中,一般按照不同层级建立不同的领导力模型,并通过专项培训、日常评估、业绩考察等多种方式对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力表现进行记录、分析与指导,从而为每个人量身定制出领导力发展路线图。把领导力看似一项模糊的能力,纳入到可量化可精确管理的发展轨道上。
总体来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之后,善于运用大数据的人力资源部门,其价值将有极大提升。人力资源领域喊了很多年的“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作伙伴”终于在大数据时代得以实现。HRD更加接近核心决策层,中基层HR人员开始成为企业内部的专家。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使人力资源部门在高价值的工作方面,包括人才选拔、任命、激励等,表现会越来越好,人力资源部门开始有更多机会为业务部门和决策层服务,CEO也将越来越多求助人力资源部门作为战略达成的主要支撑部门。
人力资源全产业链条,也将发生巨变。包括企业HR部门、猎头机构、咨询机构、中介机构、培训机构、服务机构、行业主管部门等人力资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需要共享数据、共享测评工具、共享人才发展理念,通过强有力的大数据平台技术,共同创造价值。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大数据的量化分析技术演进到何种程度,无论对于职场人的刻画模型有多么精准,人力资源管理本质上仍然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这是由人的复杂性决定的。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要达到的目标是,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让科学的部分尽可能的科学,从而让艺术的部分更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