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于套餐间转网的一些思考

(2006-11-29 23:20:41)
我认为这个事件折射出了当前电信运营转型及电信监管变革等一系列重要趋势,
 
第一,从经济学视角解读,结论是此举是毫无疑问的让利于民。
 
对于不同品牌区别定价、乃至品牌内部的不同套餐定价,从其微观经济学本质上讲是典型的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在经济学书籍中一律如此翻译,但我认为翻译为"价格区别对待"更好,因为歧视在中文中是个贬义词,而英文原意义未必如此),也就是生产者试图占有更多的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微观经济学领域总结出了三大类消费者歧视,其中按照客户群细分定价属于第三类,其本质是通过价格歧视,生产者获得了超过完全竞争基础上的收益(表现为获得了市场价格之上、需求曲线之下的更多空间)。此次政策出台,表明通过消费者歧视的定价策略将会受到打压(具体打压程度取决于政策落实程度),利益将从生产者让渡给消费者,因此,让利于民是从数学上可以证明出来的。
 
 
第二,从监管政策角度解读,结论是中国的电信行业监管部门将在反对垄断、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化机制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从04年年底的几大运营商换帅到今年年初开始的价格战以及此次政策出台,可以清晰地解读出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调整思路。也就是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到“公平竞争,打击垄断”。如果说运营商换帅旨在弱化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从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那么后来随着每年两会期间信息产业部受到的资费过高批评、随着人大反垄断法的出台、随着和谐社会的理念高企,可以看到监管部门的思路发生重大变化。从年初的联通开始的价格战表明试图图进一步削弱电信运营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如北京移动这样的区域价格都已经开始出现松动,乃至众多区域的单向收费成为事实,都已经表明了监管部门的决心。此次政策也是这样思路的延续。沿着这样的逻辑,我个人的预测是,第一,号码携带政策极有可能不远的将来在中国得到实施。第二,中国移动作为当前市场的主要领跑者可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非对称管制政策的“照顾”(如市场份额的限制、资费的限制等等,韩国领先运营商SK电信受到的限制政策是市场份额不许超出50%,超出即罚款。在中国,3G牌照颁发后,监管部门会看到联通、电信的3G生存仍然是很艰难的)第三,不排除更多的外国资本或本土民营资本进入,中国电信运营业从本质上讲与市场化机制相距甚远(尽管价格战打得很厉害),其核心在于未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这一点上的实现程度
将取决于政府高层对于“建立市场机制的决心”以及“国家经济安全”两股力量的角逐。
 
 
第三,从营销角度解读,结论是运营商的品牌的非资费驱动要素建设需要尽快加强,营销的数字化、精细化程度需要提高。
 
一般来说,运营商的品牌驱动因素是由价格、渠道、服务、网络、产品等几个要素构成(中国移动就是这样设计的六大要素)。但是,某省移动公司的总经理曾经亲口跟我讲过,“我们的品牌还不是真正的品牌,只是统计报表上的几个不同口径而已”。事实也是如此,运营商的执行部门过于依赖价格这一单一要素支撑品牌,品牌的价值、内涵在很多地方是没有得到消费者充分认知的,消费者往往只知道自己在哪个套餐中,而不很清楚自己在哪个品牌中。此次政策更始进一步削弱了品牌壁垒,“逼”着运营商强化其他驱动要素的建设以继续挽留和开发品牌客户。随着3G的即将到来,我们会看到中国电信运营业更加精彩的创新战役陆续打响。生逢其时,我们的责任是继续观察、记录、分析和参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