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罗杰斯发现,对人对事对投资,认知的偏见始终需要不断纠正与突破。
原本对罗杰斯的印象并不算好,因为他说得太多了,不时在吸引眼球的标题下出现在诸媒体之上,总有些“大忽悠”的嫌疑。就投资而言,说得太多,一是容易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因为观点背后的投资理念与具体操作、资产配置、机会成本、预期收益等诸多因素不同;二是人的精力有限,说得太多容易流于表面,无法专注与深入。
不过,了解了罗杰斯的一些经历后,看法有所改变。曾经,罗杰斯也是勤奋异常,深入研究相关行业与公司基本面,从而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比如对军工股等。只是,与具体公司情况相比,罗杰斯更关注宏观与行业,这或许与其曾长期就职于对冲基金,及个人经历与兴趣爱好等因素有关。
前几年曾经买过一本罗杰斯的《热门商品投资指南》,浏览一遍后便束之高阁。前几天又翻了出来,因为想了解一些咖啡的情况。
为什么想了解咖啡呢,因为关注到近期咖啡价格的大幅下跌,比如云南的咖啡,进而发现国际咖啡期货亦在2012年大幅跳水。这其中是否存在投资机会呢?实物投资就省了,不熟悉,太折腾;国内没有咖啡期货与咖啡相关上市公司;美国的星巴克估值有些高,另有一家咖啡设备商,但已经涨了很多,已经不能算便宜。找来找去无果而终,却发现自己对咖啡这种商品基本上一无所知。于是,重翻罗杰斯的老书,其中有很多有用的行业知识。
为了表示对普及咖啡知识的谢意,近期又买了本罗杰斯《旅行,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本来当时还犹豫是否现在买来看,后看到卓越网一读者的评论,说该书对股票投资无用,大都讲一些个人经历与理念,于是就决定即刻购买。读后受益非浅,书中不仅仅是介绍了环球旅行的一些常识与有趣见闻,更穿插了一些投资理念,以及支撑其投资理念的思想。
比如,针对“这次不同了”的说法,罗杰斯在书中指出:“但是,在经济学规律、历史规律、政治规律和社会规律中,这次永远都不会有什么不同。重力定律不会因为某人的自信而失效,这些规律精妙而复杂。如果它们不具有广泛适用性,我们也不会把它们称做规律。”
再如,在谈到新西兰股市时,罗杰斯在书中写道:“这吊起了我的胃口。首先我看到一个萧条的投资领域——股票市场,之后我又看到一个萧条的国家,这是由于经济条件和该国在羊毛、羊和其他农产品上错误的公共政策所致。而后我又看到一个在增强货币、振兴经济方面颇有建树的国家。”
如果将罗杰斯早期的案头研究视为读万卷书,那么后来的旅行可理解为行万里路。因为其更关注宏观与投资全球化,所以这种知与行就在位移上明显区别开来。其实,了解——体验——实践,于人于事于投资,都有这种类似的过程。
罗杰斯的个人生活也蛮有趣。书中谈到:“其间,我有过两次短暂的婚姻,我的两任妻子都不能理解我努力工作的热情,这种热情是父亲遗传给我的。当我意识到能够让钱在市场上为我所用之时,我不会用这些钱来买一张新沙发。”
有趣的是,巴菲特晚年时的婚姻生活也出现过波折。若哪位有心人整理出这些投资大家个人生活方面的点点滴滴,相信会成就一本畅销书,因为成功投资的背后总是个性鲜活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