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萧氏兰陵堂与河南堂的区别探究
(2023-07-26 15:44:12)
关于萧氏兰陵堂与河南堂的区别探究(二稿)
兰陵潇湘子
这篇拙劣之作主要目的,是探查兰陵堂与河南堂的来源,及产生过程,不存在对兰陵与河南宗亲不敬的思想。对于不同的见解,本人认为,事务是越辩越清晰,大家在探讨过程中,会提供更多的证据与观点,只会有利于事件的清晰。也符合正本清源的初衷。
一、先说地名
1、河南郡:存在于中国汉朝至唐朝时期的行政区划,辖区大小不一,中心地带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西汉初年设河南郡,东汉、曹魏、北魏时期曾改为河南尹,隋文帝时废置,隋炀帝时复设,唐高祖时再次废置,改为洛州,河南郡成为别称,唐玄宗时期置洛州为河南府。
2、兰陵郡:之名来源于其下辖的兰陵县,是在秦帝国统一实行郡县制以前的百年就存在,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将原属东海郡的兰陵、氶、戚、合乡、昌虑析置兰陵郡,郡名来源于其下辖的兰陵县。县郡同名,治所不同地。
就地名而言,河南郡早于兰陵郡,这个没有异议。是不是因为河南郡先于兰陵郡,就河南萧氏就早于兰陵萧氏呢?这种说法完全错误。地名就是地名,与这个地方是不是萧氏祖源之地完全是两回事。下面我们来印证我的观点:
二、萧氏来源:
1、萧孟亏,嬴姓,萧氏,名孟亏。上古时期东夷首领伯益、大廉后裔,夏朝末期,孟亏因善长先祖的驯养鸟兽技术而深受夏王宠信,赐封为诸侯,因其地多萧茅(艾萧),故国号为萧。这里关键词,萧字、萧国由此始,但其子孙并没有以萧姓传承。有说法亡国后国人以萧为姓,以纪念萧国。这也是萧姓来源之一,缺陷是史料记载极少。
2
3、一般萧姓家谱探源时,大都上溯至春秋时“萧氏”得封为宋的附庸国,距今已有2600多年。公元前682年,大心平定宋大将南宫长万的叛乱有功,封地于萧,为宋的附庸国,以国为姓,称萧叔大心。其子孙后代即为萧姓,故奉萧叔大心为始祖。我们以萧叔大心为萧氏授姓祖是没有问题的。
萧氏最早的郡望在哪里
1、这里萧氏远祖自授姓祖萧大心起都没有具体的籍贯,但是萧叔大心的分邑是萧国,在现在的安徽萧县,到13世萧博,字学圣,子萧柱。14世萧柱,字栋材,子萧琳。15世萧琳,字贡玉,秦兖州刺史,葬兰陵,(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
2、16世萧何,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与刘邦南征北战,定都长安(陕西西安)死后葬陕西省咸阳市。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卒,葬长陵(刘邦与吕后)东司马门道北百步。陪葬长陵比较可信,该地还有曹参的墓,文有萧何,武有曹参,与萧何葬长陵是符合身份的。这个时间段,萧何没有在河南郡出现,也没有在河南安家,史书也没有河南郡萧氏出现。
3、兰陵郡萧氏怎么开始的,最早的记载,17世萧延在长安,18世萧彪世居兰陵
4、自萧何始,因封侯或当官等因素,萧氏家族频繁迁徙长安(今陕西西安),其后子孙亦有“往来”兰陵和长安之间。如萧彪归兰陵,如萧望之从兰陵徙杜陵,又如萧绍复还兰陵。望之累官大鸿胪、御史大夫,太子太傅;辅佐汉元帝登基,被称为一代儒宗。望之死后,家族缅怀祭拜常有之,两汉以来,萧氏一族在山东兰陵逐渐发展为世家大族。前面所有的人物涉及的是兰陵萧氏。而且目前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在唐朝以前萧氏没有河南堂或河南郡的说法。
南兰陵:这里要说明的其实没有南兰陵萧氏出现(堂号)魏晋时期永嘉五年,中原汉人举家随族渡江南下避乱,这就是永嘉南渡。原籍在今山东兰陵郡兰陵县中都里的萧氏宗族南迁后分两支侨居,其中一支为淮阴令萧整,侨居于晋陵郡武进县(治所在今江苏丹阳县东)东城里,成为南朝齐梁皇族萧氏的源头,被称为“齐梁房”;另一支是侨居在曲阿(治所在今江苏丹阳县)的萧卓,其后代成了南朝刘宋皇室的外戚,称"皇舅房"。在晋陵地区,萧氏影响较大,东晋便在这里侨置兰陵县,为了区分兰陵南朝宋时改为南兰陵郡,这是单方向的迁移,成为萧氏南迁后的主要聚居地。但是没有南兰陵堂萧氏,大家还是自称称兰陵萧氏。
河南萧
其一,借助齐梁皇,皇舅的财力、人力的沉淀与积累,隋唐时期萧氏已经是超大门阀兰陵萧氏,仅次于五姓七望(即陇西李氏、
其二、到唐朝开始,社会稳定,萧氏因为官员指派,或生意等原因,其迁移不是单一由北方兰陵郡迁南兰陵了,而是全方向的迁移,包括迁湖南的萧复,湖南留下最古老的萧氏是衡阳结公萧氏,源于唐朝。其中迁居河南,是萧氏北移的又一主要方向。这一时期,萧氏向河南地区的徙居最终促成了萧氏"河南堂的确立。现在许多萧氏族谱以河南为堂号。“河南堂”是何时出现的,众说纷纭,但却拿不出一个可靠的证据。但是唐代萧氏“河南堂”确立应该不会有疑问,许多记载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许多家谱记载河南堂与兰陵堂的分支在萧恢,萧恢是梁文帝萧顺之九子鄱阳王
萧颖士,南梁鄱阳王萧恢的七世孙,后徙居河南颍川(今河南许昌),在其祖父萧晶时籍贯就标为颍川,到他本人及其子萧存时,都自称河南人,同时代的人也这样认为。鄱阳王萧恢的另一位七世孙萧听也世居河南,至少说明南梁萧恢的后裔中已有很大一部分移居河南。穆宗朝宰相萧倪,退休后,家居于洛都(今河南洛阳),为躲避岁时请谒,隐居于济源县(治所在今河南济源)王屋山下的别墅,逍遥于山野之间,以啸咏穷年。再如萧举、萧俱兴、萧子昂都自称是河南安阳人;五代的萧希甫宋州(治今河南商丘)人等等,这里不再逐一列举。萧恢不是河南堂的创立者,应该是河南堂分支的追源算到萧恢头上而以,而河南堂的确立应该在隋唐到五代十国之间。这个时间段也是难得的盛世。
总结:萧氏最早出现的郡望是汉代兰陵郡,到唐代衍生出河南堂。其分支节点在鄱阳王萧恢。故河南堂萧氏与兰陵堂萧氏不是以河南郡与兰陵郡建郡早晚来确定先后的,天下萧氏出兰陵。兰陵萧氏是萧系最早的起源地,唐朝也是家族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天下合久必分,这也是符合历史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