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阴影
在上世纪70年代的黑人音乐中,迈克尔·杰克逊这个天才儿童整日高歌“爱”、“友情”,但他的童年又有多少时间真正拥有过这些东西?杰克逊曾表示,在记忆中,父亲给予他最多的是毒打和嘲笑,这是他日后不正常心理的主要因素。而小时候曾多次被迫看几位哥哥和带回酒店的女子发生关系,也让他至今难以释怀,留下性困惑和惊恐不安的心理障碍。
检控官与原告
1993年,杰克逊卷入第一起男童性骚扰案。当年警方曾对梦幻岛庄园展开了第一次大搜查,那个杰克逊倾注无限心血的乐园被描绘成“恶魔岛”,变成全美甚至全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根据媒体报道,后来他与14岁原告男童的家长以2000万美元达成和解。
2003年,警方又一次突击搜查梦幻岛庄园,此后杰克逊被暂时拘留,人们得到消息,迈克尔·杰克逊再度被控猥亵男童!而且这次是刑事案件。
1993年的案件还催生了一个关键性人物,那就是后来穷追不舍杰克逊长达十余年的地方检察官汤姆·斯奈登。眼看着上个案子最终以庭外和解草草收场,他便一直发誓要卷土重来。于是2003年“娈童案”中,“老仇家”斯奈登再度登场。
狗仔队
是他们将杰克逊在柏林某酒店阳台上拎出小儿子的画面传遍世界,是他们拍摄了纪录片《和迈克尔·杰克逊一起生活》,让万千观众亲眼看到了杰克逊对儿童的迷恋和控制,是他们追踪杰克逊的一举一动并报道了大量负面新闻。
2、杰克逊“复活”大猜想
三招起死回生
变回黑人既然他的那张脸成了一笔糊涂账,他又非常信任整容,那么不如再去找个绝世神医治好“白癜风”,变回一个健康的黑人,可以想白就白想黑就黑,何愁没人宠爱。
专心慈善他曾是全球所有艺人中无偿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一位,两次得到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创立了无数以他名字命名的福利机构。既然在歌坛难以再有突破,不如专心做善事,行善积德,相信能够赢回世人的尊敬。
失踪隐居失踪了,人们就不知他是死是活,但对他的待遇会像其去世一样的隆重。相信他的唱片会卖得很好,另外,什么写真集、情史、日记等以及像《杰克逊:我那些上庭的日子》等书也会大卖。
专家预测未来
形象管理专家以及音乐制作人都认为,这个46岁的音乐人可以有一个低调的复出,再创作一些热门歌曲,重新成名,尤其是在欧洲和亚洲,在那里,他的地位比在美国高出很多。
乔,滚石杂志的资深编辑说:“他引退后最好出门旅行,一路唱着那些让他成名的歌曲。那是人们想听到的结局。海外他得到的报酬更多,歌迷的反应也没有那么复杂。”
还有人称,如果迈克尔·杰克逊能够搬到纽约居住,经常住住旅馆,泡泡酒吧,听听音乐——不是他那种闭门造车的音乐,那么他还可能再度走红。
3、谁利用了杰克逊
媒体:重金“抢食”
看成功人士堕落很容易成为普通人群的“资讯享受”,更何况这人有可能即将失去一切。所以,在陪审团对杰克逊案进行和议时,来自30余国的2500名记者、摄影师以及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在法庭外搭建起了蔚为壮观的帐篷区,天线在法院周围绵延约6公里,部分媒体还自行架设了陆上通讯线路。美国三大电视网以及CNN和福克斯新闻频道等,都以自家的卫星转播车守候在法院前不间断地直播现场动态。全美顶尖的检察官、刑事律师以及法学系教授都被他们以高价网罗来作案情分析专家。
陪审员:出书“抢钱”
据报道,已经有出版商和陪审团成员接洽,欲出书披露内幕的陪审员,将可获得100万美元的版权费。据悉,12位陪审团成员中大多数人称,他们十分喜欢杰克逊的音乐,而且还对他在歌坛所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他们中有人曾成为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的话题,也有人近亲即是性犯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