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画素描与国画的联系与区别

(2020-08-26 16:28:07)
标签:

艺术

素描

国画

油画

美学

分类: 艺术影视*美学美术

一、西画素描与国画的联系

中国古代设有“素描”一词,但在国画的发展中,也有着完全合符于这一概念含义范围的素描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将用线勾出的造型图画称作“白描”“线描”或“双勾”,将草图称为“粉本”,用木炭条多次打稿再定稿称作“九朽一罢”等,这些东西从性质上来讲,都应该属于素描的范畴,“素”字在我国古代是指白色丝绢,也含有“白”的意识,“白描”就是指一种素稿。

在画时将用色彩画画称之为绘,这在《礼记·考二记》中已提到的,“绘了后素”的说法,不就明白地指出,着色的绘画过程必须在打好了“素描”稿之后进行,这与西画“明暗法”油画的绘画过程是完全相同的。

西画素描与国画的联系与区别
美院学生宁崇禧太行山写生作品

从现存的古代画迹来看,敦煌、新疆等地的石窟壁画或甘肃等地出土的墓葬壁画,可以从中看出画工们在作画前先用墨或着上色来打出素稿,以及不少未完成的作品中更可清楚看到这种素稿的残迹,甚至只留下了这些作为国画造型基础的“素描”稿,它们至今还常常被学习国画的人所借鉴,作为造型训练的手段和方式加以临摹。

再从国画学习的指导来看,从仅存篇名的南北朝时期的佚书《装马谱》到近代众所周知的《芥子园画谱》,1000多年来,真可谓“代不乏贤”。它们对图画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画谱学”成了中国画中的专门学科之一了。

同样这些素描在发展进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艺术规律及表现形式,形成了合乎国画发展的合理的造型手段。

西画素描与国画的联系与区别
任光荣国画山水艺术作品

从不分粗细浓淡的游丝线描过程,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顾恺之、吴道子、李公麟、陈洪绶等不同时期的大师,他们的许多作品不但是民族的骄傲,而且也是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常常作为素描研究的对象和素描学习的范本被引用教学中去。

因此,这一类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线描,无论从其目的上、功用上,从其进行的程序及其产生的影响上,都毫无疑义地应该属于“素描”这一概念所指的范畴,实际上,不少这类作品已成了世界素描作品中被公认的艺术瑰宝。

二、            西画素描与国画的区别

从西画素描的方式和手段来看:最基本的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在素描进行的过程中观察和分析对象的方法是以焦点透视法和解剖学作为基础,并以这两门学科比较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来指导素描的实践。

二是素描力图达到形象地甚至精确地描绘对象的境地,使画面上的图形物象与人眼从某个固定点位置上所看到的对象一模一样,以此作为造型最主要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西画素描与国画的联系与区别
刘培油画艺术作品《田野》

国画造型在画家对对象的观察及分析过程中,并非采用焦点透视的原理,而是遵照“以大观小”或“走着瞧”这种扩大视点或者移动视点的观察方式,并且更多地借助于观察者本身的思维来领略对象的整体气质和特征,追求其中所谓的“道”或“理”,而不是追求其各部分的正确无误的解剖关系及其各部分精确的空间位置,这种透视虽然不十分确切地被称之为“散点透视”,但它还是与西画素描所采取透视原则不相容的。

从国画的创作要求来看,它要求达到的境界主要是“气韵生动”及“全神气”等非自然主义的再现,所以它往往强调重于“神气”而略于“形色”的造型原则,因此意足不求颜色似,“论画的形式,见与儿童邻”一类观点,“神形兼备”是国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审美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