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呈现时代精神,抒发文人意气,充满乐观豪放

标签:
文化古诗文学诗词东元书坊 |
分类: 诗词新解*文史聊斋 |
唐代是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政治、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文学有韩愈、柳宗元等;诗歌有李白、杜甫等;书法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绘画有阎立本、李思训、吴道子、王维、韩干、周昉、边鸾等;雕塑有杨惠之……呈现出群芳争艳,百舸争流的繁荣盛景。
先说诗歌。李泽厚先生在其《美的历程》中说:“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在所有唐诗中,边塞诗最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
唐初从贞观到开元的100多年间,国力强盛,疆域扩大,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引起了人们对边塞生活的注意。
高宗、武后大搞“南选”,确立科举,大批不用赐姓的进士们,由科举考试踏上仕途,执掌各级政权,在现实秩序中突破了门阀世胄的垄断。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在广大知识分子眼前展开,于是,唐代具有雄心壮志的文人意气风发,在步入仕途,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之余,还渴望通过边塞军旅生活建立功勋,以求自古被中国文人奉为圭臬的“三不朽”之“立功”,表现出普遍的英雄气概和进取精神。
文人出入边塞,习武练兵,表现出一股豪侠之气,初、盛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以李白为代表,大多经历过大漠苦寒的边塞军旅生涯。因而他们抒写边塞生涯的诗歌充满乐观豪壮的意气和催人振作的力量,亦有着前程万里的信心,成为时代精神的最好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