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落魄文人悲凉愁闷中达观幽默:读毛滂《烛影摇红》

标签:
东元书坊古诗新解人文聊斋文化杂谈 |
分类: 诗词新解*文史聊斋 |
这是一首赠友人沈会宗的词,是毛滂晚年作品。晚年的作者家计落拓,无以为生,生活很是悲凉,也很寂寞。友人沈会宗也是当时有名的词人,与毛滂、贾耘老皆有往来和诗词唱和。
词的上半阙,起句“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一种悲凉气氛袭来,作者叹息自己晚景凄凉,孤苦伶仃,与朋友的分别更增添几分愁闷。
“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词人穷苦潦倒,没有钱财送友人归乡,只能借明亮的月光为朋友送行,从词人所居之处的前溪,一直照到友人西湖岸边的家,这一句表现出对朋友的诚挚感情。
词的下半阙则是写与朋友别后之景。“门掩绿苔应便,为黄花频开醉眼”,这是写把家里的院门关闭,院子里台阶上长满了绿苔,已经很久无人来访,唯一的乐趣就是喝酒观赏菊花了。
结尾三句,“桔奴无恙,蝶子相迎,寒窗日短”,是在设想朋友沈会宗回乡的情境。词有前序:“会宗小斋名梦蝶,前植橘,东偏甚广。”原来,沈会宗书斋名为“梦蝶”,还栽种了许多桔树,所以,词人毛滂用“桔奴”打趣,“寒窗日短”,天气渐冷,冬天日短,这里暗含珍重之意。
读了这首词,会有一种词人“穷开心”的感觉,可谓悲凉中见风趣,苦闷中有放达,尤其是“赠君明月”一句将诗情画意展现眼前,并不失幽默。
其实,古代文人确有不少落魄者,许多还是曾有过显贵生活,因种种原因陷入生计困窘之境,难得的是,这些落魄文人在困窘之时,多数还能保持气节,还不时写诗填词,并不乏自嘲之作,还不忘打趣诙谐,虽有牢骚,却也豁达乐观,给后人不仅留下许多佳篇名句,还传递了一种达观精神,真是十分难能可贵。
【宋代·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门掩绿苔应遍。为黄花、频开醉眼。橘奴无恙,蝶子相迎,寒窗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