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元东元
元东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315
  • 关注人气:1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为人生失意恨,心远地偏望南山:黄昇《酹江月》词意新解

(2017-10-03 21:36:11)
标签:

古诗新解

人文聊斋

文化

东元书坊

杂谈

分类: 诗词新解*文史聊斋

这是一首抒怀言志词,作者借写暑退秋来的夜凉,表达冰清玉洁、超尘脱俗的襟怀,给人以如月之曙,如气之秋之感。

上半阙侧重写秋夜之所见: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刬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作者开篇即着眼于天地,秋风飒飒而来,似乎通晓人意,殷勤地为人间祛除烦闷燥热的暑气。

接下来,作者开始写细部,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星月交辉的夜晚,那秋风过处,或为客愁难眠之人带来酣畅的幽梦,或为荷塘藕花带来旺盛的生机。前句以,后句是曲笔侧写,不仅写出秋风之宜物生长,还写出了秋风翩翩而至的美好情态。

不为人生失意恨,心远地偏望南山:黄昇《酹江月》词意新解


那么,秋风给诗人带来了什么?是冰雪襟怀,琉璃世界,是诗情画意的交融。其景中情,恬静、澄澈,如冰似雪;其情中景,朦朦胧胧,若明若暗。此情此景,相互生发,难说孰先孰后。因此,作者眼中的秋凉之夜,既是现实的,又是梦幻的,是诗人超越现实的独特发现和创造。

词的下半阙主要写秋夜之所思所感。作者认为,古来骚人往往为人生失意而遗恨千古,何如托身山林,寄情风月呢?这当然是消极的,但在当时作为志行高洁者自我解脱的一种出路,也自有可理解之处。

应笑楚客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这里楚客当指初汉作家贾谊,曾被贬谪而入楚地,渡湘水而作《吊屈原赋》,怀古伤今,极其哀痛。兰成是南北朝时期北周著名诗人庾信的小字,晚年曾作《哀江南赋》,以寄托其故国之思,赋中不无危苦之词,唯以悲哀为主

在诗人看来,尽管他们的诗赋名篇千古流传,但不直一杯秋露,与其在尘世间吟咏咀嚼自己的悲苦,何如在世外自得逍遥。淡月阑干三句,是星移斗转,天将破晓时的景色,天地日月正以自己的节奏在缓缓变化。此刻,诗人显然是把自身生命的节奏与大自然运动的节奏和谐的融为一体了。

作者黄昇为词,格高调雅,长于创造清空、虚静的境界。这首词作既有雄辩的谈锋,更有无言的韵味。下半阙说古论今,风流自赏,可以说是雄言善辩,气势逼人。但作者更崇尚的是无言的韵味,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秋露是喻指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它好就好在那无言的美,远胜那刻意为之的诗赋。

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也是一种欲辨已忘言的境界。这是审美感受中的高峰体验,一种极其精微的空灵的情感情绪体验,令读者也无不感受深刻。

感谢诗人给我们今天的读者一点宝贵的启示:在尘世间生活,不必过于在乎浮浮沉沉,不必过于为人生失意而遗恨。当下如果选择隐居山林很不现实,但无妨寄情淡月阑干,微云河汉,可以想往南山,心远地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静谧中寻找心中的绿洲,安逸在无言的境界里。

黄昇,生卒年不详,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晋江(今属福建)人。辑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各10卷。

【宋代·黄昇《酹江月》: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刬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 应笑楚客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