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2014-06-02 10:26:34)
标签: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金融危机东元智库创意产业 |
分类: 文化产业*创意经济 |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007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后,美联储就宣称“金融市场动荡没有损及实体经济”。随后美联储在改变立场大幅降息的声明中仍然表示“为防止市场动荡损及实体经济”,旧金山联储主席耶伦也表示“短期货币政策应该致力于稳定实体经济增长”。其实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而房市长期低迷时,美联储就置房市下滑于不顾,多次声称“房市下滑没有伤害到实体经济领域”。可见在2007年中,美联储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汇的频率是非常之高的,那么美联储的“实体经济”是什么含义呢,是否如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庸俗化了的概念?
美联储频繁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语,与之相关联的是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就美国经济数据的构成来看,其中包括制造业、进出口、经常账、零售销售等的部分被美联储笼统地概括为“实体经济”。由于不包括房市和金融市场这样的特殊的部分,所以“实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市场运行的“流水账”部分,之所以这样来描述,是因为虽然“实体经济”往往不是要害部门,而是民用普通领域。尽管不是要害部门,但“实体经济”显然对于美国市场的日常运行具有关键意义,一旦“实体经济”出现震荡或反复,往往反映到美国人的生计问题上,像美联储十分关注食品价格指数和消费者核心物价指数以及库存和零售销售等指标,这说明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反映的是市场运行基本面的状态好坏。
我们还可以认为,美联储把核心能源消费这一块也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理由就是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健康”往往与能源价格走势相反。而且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美联储所关注的“实体经济”指标往往同时反映大量中小企业的运行态势。这样看来,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与中国的“民生疾苦”问题大同小异,不过美联储同时十分注重大中小型的工商企业的运行态势等“企业疾苦”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来看,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概念,可能与中国的实体经济概念差别甚微。在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经济结构是不断调整变化的,既有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也有发达国家夕阳产业苦苦维持起死回生的挣扎,当然还有发展中国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全球化这样一种趋势。那么在这样一个经济结构普遍调整的年代,美联储为什么坚持地盯住“实体经济”这个概念,并为了维护“实体经济”的运行态势而在所不惜呢?
答案或许很简单,那就是“实体经济”尽管不包含要害部门和尖端领域,但它却是一国市场稳定运行的最广泛基础,“实体经济”指标的偏差往往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直接与民生疾苦和企业生存联系在一起,越是在经济结构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实体经济”的稳定运行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往往越重要,这正好与剧变裂变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美联储把近年来出现泡沫的房产市场和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由此也可以看出,美联储维护“实体经济”的良苦用心。
事实上,美国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依赖实体经济,作为实体经济核心的制造业一直引领美国经济复苏。再工业化是美国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曾大力宣称去工业化,近年又力主再工业化。美国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不是传统工业化道路的重复和回归,而是通过寻找新的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点,加快突破先进制造技术来驱动制造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正是这样的初衷让制造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复兴,美国经济也获得了复苏。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美国制造业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政府投资 10亿美元在全美范围内建设 15个制造业创新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将企业、研究机构、社区大学和政府结合到一起,共同投资于能够转化为产能的制造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美国重新取得了制造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在研发、专利、技术、工艺、品牌、核心零部件等关键环节,美国企业占据大多数产业的制高点。可以想象,小到苹果产品,大到航天飞机,有多少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品不是真正的“美国制造”呢?只不过,这种“美国制造”已经上升到了更高层次的“美国创造”或“美国设计”,后者的利润是前者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有没有人注意到,当美国正在忽悠其他国家搞3D打印,而自己却在搞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创新。如果这项技术成熟,以后像波音787这样的产品,全部用数字设计好直接生产就可以了,这将会很大程度上提升美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一直非常关注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健康发展。2002年12月,中国高层首次提出“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到2008年10月,再次强调:“要认真总结这场危机的教训,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我们需要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虚拟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相协调,绝不能因为虚拟经济出现问题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2008年11月,在20国集团金融峰会期间,中国高层领导人又多次谈到“虚拟经济”问题:“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涉及范围之广、造成影响之深、冲击程度之大,几十年来罕见。世界各国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形势依然严峻。这场金融危机正在从局部向全局蔓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已经对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特别是正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渗透。面对这一形势,国际社会需要增强信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当前应着重解决3个问题,一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机蔓延,恢复市场信心;二是尽量减少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损害,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三是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危机。”
2012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高层又有喊话: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专家认为,房地产属于虚拟经济,在媒体报道和政府文件中,一般都把房地产业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为什么?因为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特点,房地产业也具有这些特点。西方国家也把房地产视为虚拟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房地产有三个基本功能:为消费者提供居住和工作场所;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投资或投机机会;为整个信用制度提供最基本的抵押资产。前者是房地产的自然属性,后两者则是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
房地产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具有很强的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有两个基本特点:强调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功能,从而将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等看作一个整体来考察房地产,考察资金在这些领域中转移流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强调房地产作为资产的虚拟性质和可能由此引发的泡沫经济的风险。这种从市场经济功能视角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东元智库-未定文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