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素质与绅士教育及其他
(2011-01-31 14:02:11)
标签:
国民素质绅士教育谷文雨杂谈 |
分类: 随笔杂文*人生感悟 |
网上浏览到一位知名学者与一位媒体人的对话,其中有关人的素质的言辞话语引起笔者共鸣。知名学者认为“中国最缺的就是绅士教育,或者叫君子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由此影响到国民素质的高低,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缺乏同情之心,甚至影响到社会和谐乃至民族命运。
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有目共睹:一方面不同阶层不同界别不同身份的人无不在抱怨社会无序,世风日下,人缺良知,一方面不同媒介不同场合不同渠道又在揶揄文明,贬斥崇高,诸如“假斯文”“伪道德”,而拥有话语权并占据主流信息渠道的走红者们又在声嘶力竭地宣扬者什么呢?
说到城市交通拥堵可以有一千个因由,但最根本的是什么?许多城市的道路比香港宽,许多城市的汽车会比东京多吗?还有许多城市显贵的座驾不比洛杉矶低挡,然而,许多城市的交通拥堵却要比香港、东京、洛杉矶严重得多,离奇得多,荒唐的多。
再说电影《泰坦尼克号》记录的是一段历史的真实,最感人处之一是头等舱的男人,包括有好几个有名有姓的富翁,在危急时刻让女士先上救生船,而把死亡留给自己。这不是战场,他们也不是英雄,但他们是绅士,显示的是风度,体现出的是素质。
素质是什么?知名学者说,素质就是尊重人,彼此尊重,相互平等,不在乎文化高低,不在乎不同阶级,不在乎不同界别,不在乎身份身价,把别人看得跟自己一样,这就是尊重人,这就是素质。
英国人应该也值得为他们的传统骄傲,这传统内容丰厚,不仅仅是领结、威士忌、燕尾服,更多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并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人性,人道,人权,一点儿也不抽象,很是具体。
我们也有值得自以为荣的传统:温良恭俭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然而,这一些这一切均已被视为“陈规陋习”而弃置不及,在强大的世俗低俗势力面前,那一些那一切套话空话连篇的宣传是那么苍白无力。
于是,人与人之间是冷漠,是猜忌,是攻讦,恰恰缺乏的是理解,是体谅,是互助。那位知名学者说,人与人之间没有同情心,社会就会变得冷酷,和谐将渐行渐远。
没有价值观,何来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就会“东风吹,战鼓擂,谁也不怕谁”,谁也不服谁,谁也不在乎谁,谁也不理解谁,谁也不尊重谁。于是乎,就有了令人不寒而栗的社会现实:餐桌越来越丰富,衣服越穿越漂亮,车子越开越高档,房子越住越宽敞,却是越来越多人的骂娘,越来越多的人骂党,越来越多的人仇富、仇官,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拿外国护照的中国人,更可怕的是,会闹的孩子多吃奶,谁说真话谁遭殃!
网闻一位省级高官要求属下干部要待弱势群体如同亲人,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一样关心农村空巢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孙子一样关心留守儿童,像对待自己兄弟姐妹一样关心农民工,像对待自家亲人一样关心库区移民。临近春节,多说过年话,相信这样的过年话肯定很多人爱听,想听,百听不厌,希望说到做到。
这就是素质,这就是风度,这就是人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