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杂文*人生感悟 |
中秋礼品月饼火爆京城市场
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中秋节一定要吃月饼的北京市民仅为百分之三十,其中老年人和中年人占绝大部分,多数年轻人表示可吃可不吃。然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秋节前的京城月饼市场却异常火爆,原来是礼品月饼占据了市场总营销售额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月饼市场俨然成了礼品市场。
可为佐证的是京城的快递公司几乎成了月饼搬家公司,快递礼品月饼成了最繁忙的业务。一家快递公司的经理说,早在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的八月初,各家快递公司就开始忙乎起来,进入九月更是如此,有时把月饼送到一家公司后,又被这家公司要求回送对方一份,而且都是上档次的精品。
据了解,如今市场上最畅销的是包装精美的礼品月饼,价位均在数百元以上,据闻还有成千上万元一盒的“极品”。显然,普通消费者是不会问津的。商家表示,由于团体消费占据了月饼市场的大头,而且越是高档的越受欢迎,致使月饼价格远在其价值之上,高得离谱。
“忙一季,吃一年”,月饼厂家和商铺抓住这难得商机,大做表面文章,先是纸包,再换塑包,又换木盒、藤编、金属,有的还镀银镀金;盒内不仅装有月饼,还有茶叶、茶具、餐具、高档酒,更有甚者,金银首饰、CD机、手机也入了月饼盒,整个极尽奢华,喧宾夺主。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京城一个中档家庭在节前通过自己购买和单位发放可获得两至三盒月饼,自家留一盒,其余都作为礼品。而团体消费则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厂家大都压缩普通包装月饼的产量,提高精品、极品月饼的上市数量,利润可达到百分之一百甚至百分之二百以上。至于质量则少有人关心,反正是“吃的不买,买的不吃”。
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有许多“意思意思,帮忙办事”的日子。中秋佳节月儿圆,举家品尝月饼之余,亲眷好友芳邻之间互赠月饼是人之常情,企业商行之间也不妨礼尚往来,但非要搞成“极品”,动辄成千上万,却值得商榷。有社会工作者批评说,把本来作为品茗赏月、把酒赋诗的助兴月饼楞变成阿谀权势,晋升牟利的工具,未免俗了点儿,有悖于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的真正蕴涵。
值得提及的是,记者在京城一个社区看到,老字号的“稻香村”不仅把月饼送到社区销售,而且是以中档及普通包装的月饼为主,可以说是真正把寻常百姓放在了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