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大部分自愿”也是“被自愿”

乔志峰
高校校庆被指强制学生捐款,回应:大部分学生自愿。陕西省的商洛学院将迎来40周年校庆,本是件喜事,可许多学生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学校要求在校师生向学校“捐款”,在执行过程中有些分院甚至变成了强制捐款。有学生发帖吐槽:我们又不挣钱,凭啥捐款?学院宣传科科长鱼小强说,可能是老师在向学生宣传时没有领会院方意思,最后演变成了“强捐”。个别院系出现了“强捐”情况,大部分院系捐款都属学生自愿行为。记者询问:让学生捐钱是否合适?鱼小强说,学生捐款不设上下限,3元5元都可以捐,这点能力相信学生还是有的。(10月15日《华商报》)
“赞助费”、“捐资助学款”、“教师节慰问金”……现在连校庆也要动员老师学生捐款了。某些学校为了收取所谓的“捐款”,可谓是想尽了千方百计、巧立了各种名目,经常能整出一点新名词和新花样。事情被曝光后,校方的回应也跟此前的不少类似事件如出一辙——没有强捐,本是自愿;学校没问题,都是“个别老师”犯糊涂。我就奇了怪了,执法部门惹事的都是临时工,教育机构怎么也有那么多老师理解能力奇差、经常把学校的“好经”给念歪了?老师连学校的意思都理解不了,有能力教好学生吗?就算此说法为真,那么就应该追究念歪经的教师的责任,同时反思学校在措施落实过程中为何会监管不力、导致“跑偏”吧?
只可惜,即便在被曝光后,校方并未坦承存在的问题,而是试图为自己开脱,甚至不惜拿“大部分学生自愿”来进行解释。且不说“大部分学生自愿”是否属实,即便属实,不是还有少部分学生非自愿吗?只要有一个学生不是自愿的,就说明其中有强制的成分在内,应归入近年来非常流行的“被自愿”。哪怕是表面上显得很自愿、很配合的学生,内心深处或许也并不乐意。在教育者的强势面前,学生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对老师的吩咐怎敢轻易说“不”?违心地“被自愿”或许就成了不少人的“理智选择”。
不管披上什么马甲,乱收费还是乱收费,“被自愿”还是“被自愿”。即使再冠冕堂皇的说辞,也不过是乱收费者给自己准备的一块遮羞布而已——我不仅收了你的钱,还要让你感恩戴德、亲口承认是“自愿”的。学生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要钱就给钱、让“自愿”就“自愿”。恐怕除了教育领域,很少有哪个行业能拥有这样的威力吧。乱收费和“被自愿”的根源到底在哪里,相信只要是略有判断力的人都会心知肚明。类似掩耳盗铃的把戏和障眼法,还是少玩点为好。否则,既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也给自己的形象抹黑。而作为政府教育监管部门,是否也该对类似现象及时叫停、严厉查处,不要任其为所欲为呢?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乔志峰评论”(qiaozhifeng000)
欢迎加微信869662393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6/1015/08/C3DFOS08000187VE.html?f=bj_news#loc=124
���"��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