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食品添加剂不是猛虎”怎样才能令人信服
乔志峰
中国食药监总局副局长:食品添加剂不是“猛虎”。7月9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在“大数据时代的食品安全”分论坛上,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表示,多数民众视食品添加剂如遇见“猛虎”,其实,食品添加剂只是现代食品产品中的一样必需品。消费者对食品的满意度不能只是简单判断,而应有科学的认识。国家对于超标准、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现象坚决进行严厉打击。据国内一家媒体做的食品安全网络调查显示,有32%的网民认为食品使用添加剂会造成食品的不安全。(7月9日中国新闻网)
食品添加剂不是“猛虎”的说法要想令人信服,必须有前提条件,一是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明确的标准;二是监管部门严格执法,将食品法规和相关标准落实到位。这两点现在做到了吗?不妨看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曾有媒体曝光,一些餐馆用复合添加剂“肉宝王”给红烧肉增香,引发公众对其安全性担忧。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顾振华表示,“肉宝王”的配料并不违规,但从安全性和必要性看,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红烧肉添加剂“肉宝王”配料不违规?而此前据媒体报道,这种添加剂堪比罂粟容易上瘾。采购该添加剂的厨师称,用它做出来的红烧肉,他们自己不会去吃。有专家也指出,“肉宝王”是一种混合添加剂,成分十分复杂,对人体确有伤害,但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还没有明确规定。一种“对人体有害”且“容易上瘾”、连厨师自己都不敢吃的东西,居然“并不违规”,再次暴露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存在的法规和标准空白。
类似的监管空白并非只存在于红烧肉和“肉宝王”。当年“牛肉膏”内幕被媒体踢爆后,广州市工商局作出回应,称此类的食品添加剂属于调味品性质,只要生产和使用证照齐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那么消费者还是可以放心使用,只要国家还没禁止使用,它的存在就算是合法。两者的说法何其一致!
广州市工商局和上海食安委的回应,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法无禁止皆可吃。乍一看,这种态度很客观、很“法治”,实际上却经不起推敲。“只要生产和使用证照齐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消费者就可以吃了吗?三鹿奶粉还免检呢。在尸位素餐的监管面前,所谓的“证照齐全”和“国家规定”神马都是浮云。
还有更离奇的。据媒体报道,记者在南京市长虹路的副食品批发市场发现,“淀粉香肠”6块钱一斤,其实是淀粉混着色素做的,里面只有白色的肥肉是真肉!这些东西闻着香、看着艳、多吃有害,但就是没有“标准”不好管。质检部门的一位人士称:在按照国家腌腊产品的生产标准对大市场的香肠进行检测时,对方竟然狡辩说他卖的是“饲料”。这样一来,如果按照饲料的低标准来衡量的话,自然就合格了。人吃的东西竟然拿饲料的标准来衡量,是不是咄咄怪事?
老百姓之所以对千奇百怪的食品添加剂胆战心惊,一是担心其存在过量使用、违规使用等问题,二是担心有黑心商贩“挂牛头卖猪肉”,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从媒体的报道和平常的生活经验来看,上述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在一些地方还比较普遍、相当严重。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指向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政府部门不下决心清查滥用添加剂的不良行为,反倒跟消费者大谈特谈所谓的“不违规”、“法无禁止”、食品添加剂不是“猛虎”,甚至指责公众缺少所谓的科学认识,是否有“转移视线”甚至是“推卸责任”之嫌呢?
现如今,不少监管部门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都会拿出“缺少标准”、“没有相关规定”之类似是而非的理论来进行搪塞。其实,很多常识性的东西,即便没有标准和明确规定也不应成为管理的盲区。比如牛肉膏的事情,原本是猪肉,有人偏要加工一下冒充牛肉,这难道不是欺诈行为吗?再比如“肉宝王”,既然你承认“从安全性和必要性看,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为什么不出台措施管一管呢?相关部门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却不去研究如何加强管理、解决问题,怎么看都不是负责任的态度。也难怪在“漂白蘑菇”等食品安全事件中,大多数人都宁可选择相信小学生,也不愿选择相信相关部门。
食品添加剂关乎食品安全,没有规定要制订规定,没有标准要出台标准,标准太低就一定要提高标准。我们目的只有一个:确保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应该有科学认识,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当前食品安全的真实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民心民意更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如果他们都能真正负起责任来,老百姓何至于提起食品安全便胆战心惊呢。(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6/0709/22/BRIKGNCD00014JB6.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16-07/10/c_1119192880.htm
�����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