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不提拔就腐败”到“贪官不愿升官”

(2016-06-19 10:25:04)
标签:

杂谈

从“不提拔就腐败”到“贪官不愿升官”

http://proc.iifs.ifeng.com/blog/2016/06/19/l6KhypeTaLR/aKDCqNt6jriy2oqooGitt6mpnmVrb5doZmSca2yQwm2XZ5aX3mRmlJLCZJWPYZLBo6eX.jpg

乔志峰

贪官不愿升官背后:为继续敛财让村民联名写挽留信。广州原副市长曹鉴燎,在沙河镇任党委书记期间,有关部门曾想调他上天河区遭拒绝,因镇领导位子“含金量”更高。有村民称,为能继续留任敛财,曹让其联名写信挽留。直到发现在天河区任职赚钱机会更多,他才接受提拔。梳理公开报道发现,在落马官员中,“拒绝升官”的案例并不少见,一部分官员继续留任是不愿放放弃在原岗位上的捞钱机会,不少人前脚刚到新单位报道履新,后脚就暴露自己在老岗位上的各种贪腐丑行。(6月19日《新京报》)

某些官员得不到提拔、仕途无望,就大肆贪腐以寻求心理平衡的现象比较常见,甚至还由此催生了“59岁现象”等共性问题。这很好理解,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嘛。可为何还有人反其道而行之,不愿升官,甚至不惜为此绞尽脑汁、采取非常手段对抗组织呢?两者看似两个极端,其实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将从政当作了谋取个人私利的一种手段,或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或为了捞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做官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是封建社会官场的糟粕和弊病。之所以类似“官念”时至今日仍有市场,表面上看,是某些官员丧失了宗旨意识、缺乏法治观念结出的苦果,实际上却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对权力缺乏有效监管。分析那些落马官员的堕落经历,无一不是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缺乏监督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引入公民监督,方能让权力在阳光下正常运行,既利国利民,又能确保各级官员自警自省,以免误入歧途、害人害己。

官员政绩考评和人才选拔机制不完善。现行的干部选拔制度规定,选拔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程序。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规定流程办事,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等环节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并不鲜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选拔干部在实质上成了某些领导的“一言堂”,用谁不用谁都是个别领导说了算。“以人选人”代替了“以制度选人”,本应严肃严谨的选拔干部工作却充斥着主观性和随意性,难免会让部分不合格甚至素质低下者走上高位。

按理说,公务员只有分工的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可毋庸讳言的是,在现实当中,却因为级别不同、岗位有异,出现了“肥瘦不均”的现象,有的单位、有的岗位有权有钱、吃香喝辣,有的单位和岗位却成了清水衙门、官场“鸡肋”。类似的官场生态,或并非只有个别地方存在。从“不提拔就腐败”到“贪官不愿升官”,都折射出制度反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扎紧“制度的篱笆”,才能厘清权力的边界,让公权摆脱私利的羁绊和诱惑,回归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本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