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护士偷换孩子高价救命药,背后隐藏“惊天秘密”?
乔志峰
网传江西一医院护士偷换小孩药物,已被停职检查。近日,一则“江西省儿童医院护士偷换孩子高价救命药”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发后,江西省儿童医院立即展开调查。调查显示,4月11日上午,该院风湿免疫科护士彭娜在给患儿输注丙球过程中发现,剩下药品数量与医嘱总量不符,少了1瓶。因是贵重药品,彭娜一时不知所措,害怕承担责任,担心要自己赔偿,便擅自用空针抽取20毫升5%葡萄糖注入打完了的丙球空瓶中给患儿输注。(4月15日新华网)
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护士“用丙球空瓶灌注葡萄糖”冒充高价药给患儿输注的行为是存在的。只不过,她“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贵重药品少了1瓶,才“一时糊涂”做出这种有违医务人员职业操守的事情来。
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我注意到在网友的评论中,出现了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说法——“护士偷药”,有网友怀疑,涉事护士或其他医院人员将贵重药品“偷走了”。这一指责十分严重,如属实则不止是职业道德的问题,更是涉嫌违法。
如果不是有知情网友捅破这层窗户纸,或许很多善良的人都不会想到,某些“白衣天使”竟会做出偷窃行径。那么,这种想起来就让人冷汗直冒的现象,真的存在吗,是极个别,还是较常见?还好,有网络,百度了一下关键词“护士偷药”,竟然查到一大堆结果。有人称,护士偷药是常有的事,他90年代初就亲身遇见过。个人之言难以核实,媒体也报道过类似案例。比如哈尔滨日报刊登过题为《病人发现白衣天使偷药,院方避而不谈事件性质》的新闻,患者家属发现护士在给丈夫配药时,竟然少放了药。当事护士将此次事件描述为“配药时落药,后经患者家属提醒,及时补上了”。而山西晚报也报道过“趁着病人输液护士趁机偷药”的事例。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医疗领域还真的存在类似的丑陋现象。偷药直接导致病人无法得到足够药量的救治,多花钱不说,还耽误病情。偷的药,据说去向是两个,一是给熟人用,二是倒卖牟利。可以说,护士偷的不是药,而是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此次曝出的“护士偷换孩子高价救命药”事件,背后有无类似的“惊天秘密”?据悉,对该护士的责任认定已交由公安部门调查,或许就是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毕竟,药不会无缘无故凭空消失,更何况是价值不菲的贵重药。但愿事件能够得到彻查,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正规医院都有“三查七对”制度,以保证病人用药安全,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差错。“三查”包括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包括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制度看似天衣无缝,但如果医务人员出了问题、监守自盗,再严密的制度也都形同虚设。因此,不仅涉事医院,其他医疗机构也应从此次恶劣事件中吸取教训,既要抓好各项医疗制度的监督落实,也要做好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6/0415/23/BKNUJH790001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