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传官员喝五粮液被围攻,有视频为何官方称“不属实”?
乔志峰
传湖南官员工作日午餐喝五粮液被围攻,官方回应。4月14日中午,一条名为“常德市交通局副局长徐世明工作日午餐饮五粮液酒”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当天下午,湖南省常德市网信办对新京报记者回应称,网传视频宣称的内容不属实。(4月15日新京报)
官员、工作日、午餐、喝五粮液、遭围攻,一件事情如果同时具备了上述要素和“亮点”,简直想不火都难。更何况还“有视频有真相”,视频中人声鼎沸、推推搡搡,其“火爆场景”更是加速了相关信息的传播,直至形成一个网络热点事件。
正当网友们众说纷纭、事件不断发酵之时,当地相关部门当天下午就出面进行了回应,其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和反应效率都令人有点吃惊。根据回应,原来“网传视频宣称的内容不属实”,想必很多之前对此义愤填膺、“不明真相”的网友总该松口气了吧。
可是且慢。围攻事件应该是存在的,有现场视频为证。官方所谓“不属实”,到底是哪些地方“不属实”呢?仔细看回应,发现大致有以下几点:其一,“并不是工作日午餐时间饮酒”,事件发生在晚上,徐世明当时参加的是正常的公务接待;其二,“视频中很清楚,酒瓶子都没有打开,喝的也不是五粮液”;其三,据初步了解,视频中拉扯徐世明的,是常德市交通局下属单位的上访职工,因为对工作待遇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对徐世明进行了围攻。
原来是一些“细节”不怎么准确。那么,是否由此便可以定性事件“不属实”呢?窃以为还应更加慎重。首先,既然是公务接待,花的肯定是公款。不管是午餐还是晚餐,都涉及到一个“公款消费”的问题。当天的公务接待到底是不是“正常”,除了是否经过相应审批备案手续之外,似乎还应当公开更多详情,比如接待事由、参与人员、招待标准等等,以接受公众的质询,而不能完全由官方说了算。否则,岂非成了自说自话,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其次,酒瓶没打开,不代表不喝酒,而是还没来得及喝就被群众发现制止了,喝酒未遂。至于喝的是不是五粮液,好像也不影响事情的定性。当地的正常公务接待可以喝酒吗?什么价位的酒可以随便喝?这与反四风等精神相符吗?至于“视频中拉扯徐世明的系上访职工”,就更值得追问了:这些职工为什么上访,此前是否得到了来自“正规渠道”的接待和回应?他们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有没有处理结果?
可以说,当地的回应虽然很“及时”,却并不那么天衣无缝,甚至还有几分越解释暴露问题越多的感觉。也难怪,中午相关视频在网上流传,下午官方就做出回应,真的就能彻底查清真相吗?会不会有几分草率,或者仅仅是出于舆情“灭火”的危机公关考虑?作为政府部门,在应对舆情的时候,反应效率很重要,一定要让权威声音跑在猜测和不实信息前边。但审慎而开诚布公的态度,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勿轻言“官员工作日午餐喝五粮液被围攻”不属实,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反倒招来公众更多的疑问。还好,据说“这件事省里也很重视,相关情况我们已经上报给有关部门了”,期待省里相关部门随后做出的回应能够更为全面和真实。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