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地域歧视杂音遮蔽对和颐真相的探求

(2016-04-09 08:07:49)
标签:

杂谈

别让地域歧视杂音遮蔽对和颐真相的探求

乔志峰

(此文为《大河报》特约稿件)

4721时许,“朝阳798和颐酒店一女子被强行拖拽”案件专案组在河南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在河南省许昌市将涉案男子李某抓获。一个震动全国的恶劣事件,终于获得了重大进展,无疑让关心此案的网友和公众长出一口气。

可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涉案男子被抓获的地点公布,由于部分网站有意无意在嫌疑人后加了个括号一一(男,24岁,河南省人),网上掀起了一场吊诡的地域歧视风波,部分网友再次将这一极端个例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联系在了一起。

和颐事件的真正内情是什么,目前还有各种猜测,警方也在进一步调查当中。一件或许并不算太大的事情,却迅速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其本质是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我们经常要出门,经常要住酒店,经常要到公共场合去,如果我们突然发现,即使在那些原本应当很安全、很放心的地方,我们也可能随时随地遭受伤害,并且可能不会获得别人及时的帮助。安全感在哪里呢?而事情在后续处置上的一波三折,也不断制造了新的关注点,为事件的迅速广泛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人置此社会背景和社会心态于不顾,偏偏拿地域说事儿,是无聊,还是无知,抑或是另有图谋,比如试图把水搅混?

虽然地域歧视作为一个落后的陋习被大多数人唾弃,却至今依然未曾完全绝迹,在一些社会突发事件和普遍现象中时有出现。比如,在以前的多起哄抢事件中,都或多或少有着地域歧视的阴影,有的网友在评论时刻意强调事件的发生地,甚至有小网站还露骨地打出“为什么XX人爱哄抢”的惊悚标题来进行无聊炒作。仿佛只要某个地方发生了不好的新闻,就给了他们展示地域优越感的机会。其实,由此流露的傲慢与偏见,恰恰暴露了地域论者自身的无知和落后。

而央视《新闻1 1》节目组统计制作了近几年来中国哄抢事件地图,据粗略统计,内蒙古、甘肃兰州、河南、四川成都、陕西、湖南株洲、云南、广西、辽宁、山东、江苏徐州、安徽合肥、湖北、浙江、福建泉州、江西南昌、广东江门和海南海口这18个地方发生过哄抢事件。18个省市上榜,有南方也有北方,有东部也有西部,有贫穷地区也有经济发达地区,全中国超过半数省份“沦陷”。并且,这还只是“粗略统计”,没被统计进去的地方肯定还有。而统计的依据,是媒体的报道和网络的曝光,并且都是引发较大关注的事件。实际上,没被报道和曝光的应该更多。不知某些地域论者看到自己的家乡也榜上有名,是否会感到尴尬?即使榜上无名,恐怕也不见得就没发生过类似现象,只不过是“漏网”了而已。

“中国式哄抢”、“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之类的不文明现象,并非某个地方的专利,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普遍存在”。五行缺德原不分东南西北,只关乎素质,与地域和水土没有必然联系。非要将其“地域化”,或者是自欺欺人、不愿承认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或者干脆就是以此为借口来为地域歧视张目。

中国是个大国家,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带来的,是社会的多样性和风土人情的丰富性,而非分歧和隔阂,更不能将其当成扬己抑人的借口。然而,尽管屡受诟病,但“地域歧视”依然阴魂不散,在网络上、现实中,经常会有类似现象发生。就连首都某大型超市也曾公然打出过“河南东北人勿扰”的招工广告,由此可见“地域歧视”是多么的顽固。很多事实都证明,喜欢搞“地域歧视”看不起别人的人,其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其实是病态的胆怯和自卑。那些动不动就对别人挥舞地域歧视大棒的人,更需要道德的教化和现代社会文明理念的引导。

和颐事件暴露出来的,是商家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或许还有其他方面更深层次的问题。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彻查真相、依法处置,同时更要追溯问题根源,标本兼治。千万不要让地域歧视杂音分散了公众的注意力,进而遮蔽了对和颐事件真相和本原的探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