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轻点,疼!”

(2016-03-25 09:52:43)
标签:

杂谈

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轻点,疼!”

乔志峰

“轻点,疼!”这不是言情小说中的暧昧对白,也不是影视剧中撒娇发嗲的情节,而是出自一份知名度不低的报纸——京华时报。323日,该报用一个整版刊出了三个字:“轻点,疼!”

尽管报纸版面右上角明确标明了系“广告”,还是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在互联网上更是掀起轩然大波,一时间,各种猜测和解读铺天盖地而来。有人说,这肯定是某个商家的无聊炒作,就如同南方某报“现任向前任喊话”的“张太事件”一样;有人说,这可能是报纸自身在招徕眼球,在新媒体的夹击之下,现如今纸媒日子不好过啊;有人则充分发挥了穿凿附会的能力,把捕风捉影、上纲上线的本事发挥到极致,将其跟眼下的某些热点事件扯在了一起……

事情发展到现在,一地鸡毛、满网喧嚣,其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似乎已经不再重要,最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区区三个字、小小一广告,却迅速升温,甚至上升为一个“现象级的事件”?首先,可能跟现如今横扫网络的娱乐化、荒诞化风潮有关。不管什么事,哪怕是很严肃的事,也总有人习惯于将其解构为一堆娱乐化和荒诞化的符号,甚至异化为一场网络狂欢。面对“轻点,疼”这种能够激发幻想和荷尔蒙的暧昧字眼儿,他们又岂能轻易放过。

不过,任何一种现象都跟社会现实脱不了干系,任何一种流行都有其社会基础。“轻点,疼”受追捧,或许还在于它触动了一些人的“痛感神经”。曾经受过问题食品、问题药品戕害者,很容易将其跟自身经历联系起来;那些见识过野蛮执法、强制拆迁者,肯定期待有关方面能够再“轻”一点、再人性化一点,不要人为地制造社会的痛点;甚至有人希望物价特别是房价能够涨得慢一点,获取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不要太难、太吃力。这虽然也有牵强附会之嫌,但想必谁都无法否认,有些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背后却有着逻辑关系;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小细节,却能引发一些思考和共鸣,成为公众宣泄情绪的出口和催化剂。

一万人眼中,就有一万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眼中,或许也有一万种“轻点,疼”,或暧昧,或粗俗,或正义凛然,或忧国忧民。“轻点,疼”到底触动了人们的哪根“痛感神经”?谁疼谁知道。而应该从这种“万众喊疼”的氛围中咂摸出点什么,则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新闻链接

http://news.ifeng.com/a/20160323/48134564_0.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