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乔志峰
 
郑州一老人拾荒时坠楼摔断腿,因怕花钱拒绝救治。12月21日早,在郑州市一处拆迁楼,一名老人在拆卸楼体的废旧铝合金支架时,不慎从二楼掉下来,造成右腿骨折。急救医生赶到后,老人就是不肯上担架,周围群众也是束手无策。一名环卫工说:“老汉怕花钱才不肯去医院的,他儿子不让他出来干活,他偷偷跑出来,出事了也不敢给儿子打电话。”民警一直在旁边劝说,不让老人花钱,先看病要紧。最终,在僵持了一个小时后,老人同意上担架。(12月21日映象网)
 
腿摔断了,其痛苦程度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一位年迈的老人却硬扛着不肯接受救治,甚至还跟医务人员和民警“僵持”了一个小时,真不知道这一个小时他是如何熬下来的。而让他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坚强”的原因,竟然是担心花钱,闻之令人鼻酸。
 
从他人的话语里,我们得知老人有儿子,并非“鳏寡孤独”。但想必老人一家的生活并不宽裕,起码不是“小康之家”。否则,老人也不会不顾家人反对,年纪一大把了还出来拾荒贴补家用,更不会摔断腿还要咬牙硬撑。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此前,广州一位环卫工高烧倒在路边,因担心医药费拒绝急救,后经反复劝说,体力不支的环卫工人才终于被送到救护车上就医。类似事件一再发生,折射出部分弱势群体的生活委实不易,生活的重压下,他们只能不断劳作、疲于奔命,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代价,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权。
 
虽然事情的发展都令人欣慰——环卫工和老人在劝说下还是接受了救治,可后续情况如何,还是不能让人完全放心,而是有隐隐的担忧。环卫工很可能是临时工,他的医疗费用单位是否认账,并积极给予解决?拾荒老人拿不出医药费,医疗机构愿意不遗余力进行治疗吗?即使腿治好了,这笔医疗费最终如何处置?让医疗机构承担,显然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最终恐怕还是要有个稳妥的处理方式。
 
“怕花钱拒绝救治”带来的不仅是心酸,更有对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期待。健康诚可贵,尊严价更高;如果缺保障,两者何处找?只有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为所有的公民兜底,解除其后顾之忧,类似的心酸事儿才会减少乃至消失,才能让所有的人都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尊严。
 
 
新闻链接
http://news.hnr.cn/dj/201512/t20151221_2172012.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