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又见“情绪稳定”
(2015-01-02 08:23:04)
标签:
情绪张某学生乔志峰学生家长 |
分类: 时评 |
为何又见“情绪稳定”
乔志峰
云南通报小学男老师猥亵学生:家属情绪稳定。针对“文山富宁归朝里马小学多名学生(15人男生、2个女生)遭教师张某性侵,其中一名男生受伤住院”的网贴爆料,富宁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发布通报称,张某从2012年到2014年先后对15名男生进行猥亵,是否还有更多学生受害仍需调查。目前,事发学校校长已被免职,副校长遭停职检查,涉事教师张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该通报最后还称“家长情绪基本稳定”,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仍在进一步进行,健康检查结果未发现异常情况,相关医疗检验正在进行中,学校教育秩序正常。(1月1日澎湃新闻网)
相信大多数人对“情绪稳定”这几个字都非常熟悉。曾几何时,在一些恶性事件的官方通报和新闻报道中,“情绪稳定”跟“领导重视”等字眼儿一样,成了必不可少的“标配”。可是,正常人遭受了自然灾害或人为的伤害,必然会产生情绪的波动,除非他没有七情六欲。所谓的“情绪稳定”,不过是“相关方面”文过饰非的托词罢了。也正因此,“情绪稳定”的说辞逐渐让公众产生了逆反心理,受到了不少质疑甚至是嘲弄,跟“不明真相”、“别有用心”等中国式雷语一起,相继淡出了公众视线。
没想到,富宁县在通报老师猥亵学生案时,“情绪稳定”又高调“重出江湖”了。他们是“不谙世事”,不知道“情绪稳定”早已臭了大街,一不小心又拿出来了;还是他们真的认为,孩子被猥亵算不得什么大事,无须大惊小怪?抑或,他们这样说,其实是出于“维稳”和推卸责任的需要?网友爆料的网贴中称,猥亵学生的事情发生后,学校及教育局要求学生家长不要声张,想息事宁人。这似乎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情绪稳定”背后的潜台词。
遭猥亵学生家长的情绪真的“稳定”吗?请让家长们自己说了算,谁都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玩“被稳定”的把戏。法治社会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现代文明也不再将“逆来顺受”当作美德。该“稳定”就“稳定”、该“不稳”就“不稳”,这才是正常的人、正常的情绪。无原则的“情绪稳定”,不是真稳定,而是麻木和懦弱;人为制造出来的“情绪稳定”,其实是危险的堰塞湖,一旦爆发后果更严重。情绪还能“不稳”的人是有尊严的,允许公民“情绪不稳”并对此有敬畏感的社会才是有希望的。
新闻链接
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5-01/01/content_19211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