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卖部,遮羞布?
(2014-05-09 06:42:55)
标签:
链接中国广播网看法产妇医生杂谈 |
分类: 时评 |
小卖部,遮羞布?
乔志峰
北京卫计委回应强卖待产包:系小卖部售卖,医院无责。近期,媒体关注了“北京多家医院强制要求产妇购买由医院提供的待产包,并且拒绝产妇自带新生儿衣物进产房”的情况。北京10家设有产科的医院,其中9家医院均出现上述情况。对此,北京卫计委发言人钟东波表示:“待产包”不属于医疗器械,也不是医疗行为,所以属于质检、工商和卫生等多家部门监管的真空地带。“因为销售是小卖部,医院只是使用。从目前这个制度安排,我觉得从法律上来讲,医院是没有责任的。”(5月8日中国广播网)
请允许我对北京卫计委发言人的回应提出一点不同的看法。“待产包”本身或许确实既不属于医疗器械、也不属于医疗行为,但如果医院和医生强制要求产妇购买,无疑就构成了医疗行为,并且是不折不扣的医疗违规行为。10家设有产科的医院有9家存在类似问题,说明这种违规行为并非个别,或已成为行业潜规则。监管部门此前是否知情?如不知情,或涉嫌失职失责;如若知情,为何任其泛滥?在媒体和公众提出质疑后还在顾左右而言他,是否有推卸责任之嫌?涉及百姓身体健康安全的事情,怎么能够成为“监管真空”?
至于“小卖部售卖,医院无责”的说法,同样难以令人信服。某些小卖部能够成为医院的“定点单位”,必然跟医院或医院的某些人有一定的关系,有的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待产包”的来龙去脉尚未查清、医院和小卖部之间的关系也尚未厘清,便匆匆作出结论,未免过于草率。难道“小卖部”也会跟“临时工”一样,成为医院或其他强势单位新的遮羞布和替罪羊?
“待产包”虽小,却问题多多。就产妇和宝宝的健康而言,是否真的需要“待产包”?现在医院推销的“待产包”里,有多少东西并不需要?“待产包”的质量有无保障,生产者和经销方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其价格有无水分,是否让产妇花了冤枉钱?所有这些,特别是其背后到底有哪些利益相关方,都有必要查一查。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医疗体制不合理、监管部门不给力,是当今医疗领域问题频发的三个主要原因。正如有专家提出的那样,对于“待产包”的问题,监管部门应该引起重视、深入调研,给出规范的指导性意见或者具体管理的规范标准来。规范化和法制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而谁来监管监管部门,让监管部门能够自觉履行职责,也需要进行体制性的反思和诘问。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o/2014-05-08/0736300846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