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闻“很中国”
(2012-06-13 08:01:30)
标签:
琼斯中国宋体台湾旅游钱包老乔乔志峰杂谈 |
分类: 杂文 |
这个新闻“很中国”
乔志峰
杭州男子台湾旅游丢钱包,半年后被警察寄回。杭州的徐先生半年前去台湾旅游,不慎将钱包丢在渡轮上。6月10日,他收到了台湾警察寄来的快件,快件里正是自己丢失的钱包,钱包内的钱分文未少,身份证、银行卡也未丢失。(6月12日《青年时报》)
财物失而复得,当然很欣喜。但更让失主感动的,是台湾同胞的淳朴和台湾警察的敬业。他逢人就说这事儿,很多人听了都表示他们也要去台湾游览。
忽然忆起几年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条网络跟帖——“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这是一位网友在一则新闻后边的留言。新闻的标题是——《男子外出旅游故意遗落相机,考验他人诚信》,边上还有一行小字说明:最终相机回到手中。
当时我看了新闻标题也觉得不像中国的新闻,之所以点开链接看就是为了印证自己的感觉。果然。新闻说了这么一件事儿:24岁的学生保罗·贝利斯·琼斯去英国游玩时,故意将自己的相机遗落,留下纸条建议登山者们用相机照相,然后把它留给下一个人。他还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家庭住址,想看看相机最后能否被送回来还是被人偷走。最终,琼斯收到了自己的相机。为何国人“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一是认为没有几个中国人能做出外国小青年琼斯这样故意遗落相机的“疯狂举动”来——中国人没这么“浪漫”,并且也还没富裕到拿相机这样的贵重物品做实验的程度;二是认为“最终相机回到手中”的结局很难在中国发生——这,应该是不少人“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的最主要的原因。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关于“国人素质”的老问题,还是一个关于“信任”的老话题。曾几何时,中国是以“礼仪之邦”著称的,国人也常常以“助人为乐”为荣。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再提到“礼仪之邦”、“助人为乐”的时候,很多人的脸上都挂上了意味深长的笑容。而身边发生的、见诸媒体的诸多活生生的事例也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和“心灵”——英雄“流血还流泪”、街头频现的丢钱包骗局……于是乎,人和人之间多了一层戒备和隔膜;于是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沉渣再次泛起,成了某些人的“人生信条”。
究竟是某些人的自私自利导致了人和人之间信任的缺失,还是缺乏信任才导致了自私自利的变本加厉?谁又说得清呢。无疑,没有几个人愿意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没有几个人愿意像防贼一样防着周围的人群甚至是亲人。“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似玩笑,似调侃,但细品之下其中蕴含的悲伤和渴望却足以令人动容。
“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类似的表达现在是越来越多了。还有一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有什么事儿想不通,一想这是在中国,就通了!两句话,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前一句指的是“好事”,后一句指的是那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儿。“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类的老词儿倒是没多少人用了。
然而,《杭州男子台湾旅游丢钱包,半年后被警察寄回》的新闻却让我们再次生出了自信。这个新闻“很中国”,发生在我们自己的领土上。想必不少人都承认,在大中华地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方面,台湾是做得最好的;吸纳世界先进文化、顺应世界潮流方面,台湾也是做得最好的。台湾同胞一方面保持着中华民族的淳朴和善良,一方面享受着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幸福。一些细节就很能说明问题,例如,在网上搜索“台湾旅游”、“遗失”等关键词会发现,不少大陆游客都有过丢失证件、钱包、手机等的经历。其中绝大多数游客的财物失而复得,并在网络上大大赞扬台湾民风淳朴。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不光体现在领土上,也体现在文化上。台湾同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的说法不攻自破,也给其他地方的中国人树立了榜样和学习的方向。但愿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有更多“很中国”的新闻能带给我们以感动和启迪。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2/0612/04/83P7VPCL0001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