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好生”泛滥顺应的是谁的“需求”

(2012-01-16 15:23:38)
标签:

少儿

南京

宋体

《扬子晚报》

学校

乔志峰

教育

分类: 时评

三好生泛滥顺应的是谁的“需求

 

乔志峰

 

家长质疑三好生泛滥校长称是顺应需求”。孩子得了三好生称号,家长并不感到惊喜,因为班上光得三好的就有一打不止,再加上进步之星、体育之星、阳光少年等表彰,几乎人人都有奖!对于孩子一学期的表现情况,很多家长心态复杂:既希望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拿奖,又希望这样的奖不要太多。正是升学需求和家长的这种要奖心理让学校在评奖问题上很难办,有时不得不增加名额顺应需求南京一位知名小学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115日《扬子晚报》)

 

学校里“三好生”泛滥,有奖大家拿,你好我好他也好。面对如此怪相,有小学负责人将其归结为顺应需求”——顺应家长的需求和升学的需求。这两个“需求”确实存在,但窃以为该负责人其实还漏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学校和教育者往自己脸上“贴金”的需求。

 

“三好生”越多,就越显得老师和学校“成绩突出”。试想一下,一个班或一个学校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是“三好生”,老师和学校岂不就是名正言顺的“三好老师”和“三好学校”了吗?某些“不明真相”的家长,还以为自己的孩子在老师和学校的“栽培”下有了多大的进步呢,难免会心存感激,暗暗庆幸“选对了老师”、“选对了学校”。如此一来,老师和学校不仅大有面子,甚至还会收获其他“实惠”。

 

所谓的“顺应需求论”,折射出的是某些教育者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妥协甚至是推波助澜。学校本来应该是一方净土,不该与社会不良风气同流合污。但不少事实似乎都表明,一些学校不仅没能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袭,反而变本加厉,成了不良风气的“放大器”。例如,现在社会上“官本位”盛行,某些学校里就班干部泛滥成灾,乃至于闹出了“拉灯委员”一类的笑话。家长贪慕虚荣,学校便“官帽”奉上;应试教育和升学需要拉大旗作虎皮,学校便索性批发起“三好生”的头衔……这样的学校和教育者,还哪有一点骨气和尊严呢?

 

现在学校和教育者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采用批发“三好生”头衔的方式来做表面文章,显然是选错了方法。符合标准的“三好生”毕竟是少数,如果人人是“三好”则失去了评选“三好生”的意义。同时,这种做法还有弄虚作假之嫌,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三好生泛滥顺应的到底是谁的“需求”?家长和社会需要反思,教育者亦须反思。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2/0115/02/7NPC6G1N00014AED.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