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劝告贪官读书为何不“含泪”?

(2009-06-30 19:03:41)
标签:

贪官

震灾

局外之人

灾民

余秋雨

乔志峰

杂谈

分类: 时评

余秋雨劝告贪官读书为何不“含泪”?

 

乔志峰

 

近日余秋雨回应“诈捐门”称:“他们乱讲。”他表示不会理会“诈捐门”的无聊,他要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到各个监狱找到正在受惩罚的官员,让他们通过阅读感到心灵的平静。“贪官关进来了,大家都在拍手的时候,我得努力争取找他们谈一次话……我觉得他们的后半辈子不是完了,他们可以在监狱里面成为极其善良的学者”,“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接受我的一些劝告……劝告你阅读,在那开辟一个另外的世界”。(《现代快报》6月28日报道)

 

余大师一贯悲天悯人,时不时都要出来对别人“劝告”一番。震灾期间,他含泪劝告过请愿灾民,这一回,他又把悲悯的目光投向了服刑的贪官。大师不愧是大师。贪官锒铛入狱,万众拍手称快,但余大师想到的却是“找他们谈一次话”,劝告贪官们多读书并以此找到“心灵的平静”。大师真情流露的表白,让人充分感受到了他的善良和博爱,一股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然而,有一点我却想不明白:以“含泪劝告”闻名天下的余大师,劝告贪官读书的时候为何没有“含泪”呢?不仅没有“含泪”,脸上甚至还挂着“淡淡的微笑”。同样是“劝告”,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也许,是因为两次劝告的对象不同?灾民们饱受丧子之痛,终日以泪洗面且“情绪激烈”,如果大师笑嘻嘻上前劝告,不被饱以老拳才怪。为表明自己对灾难的“感同身受”,亦为了使劝告收到更好的效果,也挤几滴泪出来含着“意思意思”便成了一种需要。贪官则不同,多数是当领导出身,都是见过大世面的,在他们面前玩“含泪”这一套会被嘲为“幼稚”的。于是乎,大师便适时调整嘴脸,由“含泪”而“淡淡微笑”、由煽情而矜持加高深莫测了!

 

也许,是因为两次劝告的时机不同?劝告灾民是在震灾期间,余大师身为局外之人还要出面谆谆劝告甚至还要眼含热泪,多善良啊,多感人啊,大师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起来了,须仰视才见。这回的劝告,发生在深陷“诈捐门”的尴尬当口,如果大师再来“含泪”一把,不明真相的好事之徒们会不会怀疑大师是因为心虚才“悲从中来”?这时候一定要笑,绝对不能哭啊!笑还不能大笑,而是要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这当中的分寸把握,又岂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呢。

 

当然,以上的“也许”都是只是猜想,大师之良苦用心,又岂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臆测?秋雨含泪、兆山羡鬼,人家退一步还能做大师,像我们这种傻人,恐怕一辈子都难望其项背啦!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09/0628/03/5CS8SDR4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