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杂谈 |
分类: 时评 |
市长“门庭若市”不是好现象
昆明首个市长接待日,市民通宵排队等待接访。头天晚上20时许,就已有57个在排队等候“接待”,有的市民甚至在门口打起了地铺,准备通宵等待市长的“接待”。 排在队伍最前面的纪先生告诉记者,他头天下午1点多就来了。当记者9点离开时,排队的市民仍在增加。(《生活新报》)
扛着铺盖通宵排队,这样的场景,恐怕只在购房现场出现过。显然,市长接待日得到了市民们的认可,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市民们越是对市长接待日热情高涨,市长门前越是“门庭若市”、队如长龙,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越发人深省:
官民沟通渠道不畅。见领导一面难、向领导当面反映问题更难,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能够随时跟领导沟通,能够及时把自己的问题和意见传达给领导,市民们何至于要赶在市长接待日这一天来排队?
各级部门和领导没有尽到职责。很多问题,其实各级部门和领导完全有责任、也有能力给予解决。正是由于他们工作没有做到位,才导致市民“越级”反映问题。假如问题能在局长那里解决,市民不可能去找区长;假如问题能在区长那里解决,市民不可能跑到市长门前去排长队。
人治大于法治。找领导,而不找法律;寄希望于“包青天”,而不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维权——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是市民们法律意识太淡薄,还是我们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或者是其他原因?还请各级干部扪心自问。
其实,早在2005年3月,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就建立了市长接待日工作制度,规定每月15日为丽江市人民政府市长接待人民群众来访日。丽江、昆明两个市长接待日的发起者,均是目前昆明市市长张祖林(原丽江市市长)。张祖林是个好市长——起码他心里装着群众,并不遗余力为群众办实事。但对他的举措,笔者还是觉得有点“治标不治本”。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级部门不作为甚至胡作为的问题,单靠市长一个人“鞠躬尽瘁”,效果恐怕有限的很。
不过,不管怎么说,昆明的市民还是幸福的,他们有一位既亲民、又有责任心的好领导;他们还有机会扛着铺盖到市长门前排队——不少其他地方的市民,连这样的待遇都享受不到呢。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3-20/0137151831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