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情感梦想杂谈 |
分类: 时评 |
晒“回家次数 ”还要晒“回家质量”
“我每年只在过春节时回一次家,如果爸妈能再活20年,最多能与他们再见20次面,我心里觉得很愧疚……”年味已经渐渐散去,不少人开始在网络论坛上发帖,为今年的春节打总结。然而,与往年网友们热衷“晒年终奖”、“晒红包数”不同,今年最流行的话题是“晒一年当中,各自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这样的做法,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深思,也让不少人将“常回家看看”列入了自己的新年计划。(《成都日报》)
很多人将“常回家看看”挂在嘴上、唱在歌中,可真正做了多少呢?难怪,晒“回家次数 ”的帖子让一些网友“有一种猛然警醒的感觉”。有的网友还认真地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他看望父母的时间和频率,在父母的有生之年,他能与他们见面的次数只有区区20次!
不晒不知道,一晒吓一跳。“回家次数 ”晒出了游子对父母深深的愧疚,也晒出了对亲情的重新审视,比“晒红包数”一类有意义多了。不过,笔者觉得,大家在晒“回家次数 ”的同时,更要晒晒“回家质量”。“回家质量”怎么晒?笔者想到以下一些方面:
其一,我今年回家,给父母和家人带没带礼物?要知道,哪怕是最不值钱的小礼物,比如一件衣物、一盒点心,也会让父母感到无比欣慰和温暖的。我是给父母包了孝敬红包,还是“两个肩膀扛个嘴”,在家里大吃大喝之后一抹嘴就走?甚至还笑纳了父母疼爱地塞过来的红包?
其二,我今年回家,有多少时间是真正陪父母度过的?有没有只顾“狐朋狗友”疯玩,而冷落了父母?有没有跟父母一起亲亲热热围坐一起包饺子?有没有跟父母热热合合聊家常?30晚上在不停收发朋友、同事的拜年短信的时候,有没有满怀真情地对父母说一声“爸妈过年好,祝二老健康长寿”?
其三,我今年回家,有没有帮父母分担忧劳?“扫房子”那一天,是我来做“主力”,还是任由年迈的父母爬高上低?有没有呼朋引伴来家里大吃大喝,然后一群人高谈阔论,让父母默默打扫“战场”?家里有难处,比如弟妹的学费没着落,比如父母的生活很紧巴,我有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拍着胸脯告诉父母“别担心,这任务我来完成”?
其四,我今年回家,有没有详细向父母“汇报”自己当前的生活,让父母放心?有没有向父母“通报”自己下一步的“宏伟目标”,让父母欣慰?在将要离开家的时候,如果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有没有真心邀请父母去城里享几天清福?如果暂时没有具备相应条件,有没有满怀信心地表态“爸妈,等我发展好了、买了房,就把二老接过去”?
…………
什么样的回家才是“高质量”的回家?可以想出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但最关键的一条,是我们一定要有真心、有孝心。时代不同了,我们虽然不能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在父母膝下承欢,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尽到为人子女责任,并不妨碍我们享受亲情带来的滋养,你说是吗?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