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职场故事时事评论 |
分类: 时评 |
一场以《新闻联播》主播名义进行的“炒作”
在郭志坚前晚首次亮相《新闻联播》后,《新闻联播》又回归“正常”,由邢质斌和王宁两位老主播主持。至此,从12月6日开始的《新闻联播》新人亮相暂告一段落。而央视也正式圈定海霞、李梓萌、康辉和郭志坚这四位成为《新闻联播》主播候选人,并在央视网站上设置投票环节请观众参与新人评选。(《东方早报》)
据了解,这是《新闻联播》十年来第一次如此密集起用新人,且搞得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对电视节目来说,内容才是第一位的,谁来主持值得如此高调吗?央视最近关于《新闻联播》主播的种种举动,似乎让人嗅到了一股“商业炒作”的味道。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短短数天内央视的密集举措:
12月6日20时14分,第一个上场的新人海霞主播《新闻联播》仅仅40多分钟后,题为“央视女主播海霞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亮相”的图文报道就在央视网站迅即登出;
李梓萌、康辉的出场更是隆重,央视网站均在当晚《新闻联播》播出之前就做了“预告”;
最后露面的郭志坚则含蓄一些,在19时之前,央视网站登出一篇郭志坚写的文章《摘下光环的播音组》。《新闻联播》之后,他亮相的消息随即上网;
等所有的新主播都粉墨登场之后,央视网站更是把“《新闻联播》亮出新面孔”做成专题,新人的简历等相关资料应有尽有,还开设了观众网上投票评选。央视新闻中心负责人也适时接受央视国际网站采访,抛出“新人不会取代老主播”的论调……
这整个的过程,可谓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不说,还显得非常的有“创意”、有章法。海霞的出场可称为“出其不意”,李梓萌、康辉的出场可谓是“先声夺人”,郭志坚的出场堪为“鲜花铺路”。
海霞是第一个出场的,事先不告知观众才能出其不意、引来关注和猜测,所以事先密而不宣,让她突然出现在观众面前;在观众的议论和猜测声中,“预告”李梓萌、康辉的出场,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郭志坚多才多艺会写文章,就在其出场前先发表其“鸿文”以作铺垫……
央视不仅在每个人的出场上煞费苦心、决不雷同,其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也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央视网站,整个配合的及时性和煽动性都可圈可点,很难让人相信事先没有经过严密组织和精心策划。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整个事情原本就是一场以《新闻联播》主播名义进行的“炒作”。
央视此次的“主播事件”的“炒作”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据相关收视数据显示,“新人效应”刺激了《新闻联播》的收视,特别是李梓萌主持那天,《新闻联播》的收视率是平时的两倍,年轻观众增加了80%。
央视尽管地位特殊,但其本质也是一家电视台,也需要观众的关注和收视率的支持。近年来,由于地方电视台的迅猛发展,央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其与某些地方台“较劲”的说法屡屡流传坊间。现在不是全国齐看“样板戏”的年代,谁也无法强行命令观众锁定某个频道。竞争压力面前,利用自己的资源“炒作”一下、宣传一下,应该在情理之中。
之所以要在“炒作”上加上引号,是因为笔者觉得把央视此事称作“营销事件”似乎更合适一些。尽管还处在事件营销的初级阶段,并未触及节目内容等核心竞争力的营销和策划,但能够开始进行自我宣传和营销,已经是央视放下“老大”的架子,积极参与和应对市场竞争的一个积极的信号,值得其他竞争的同行们高度关注和警醒。不过,笔者倒是“唯恐天下不乱”,希望各大电视台的竞争越激烈越好,因为最终收益的还是广大观众。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663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