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志峰:是不是“主流”让时间去验证

(2007-07-29 17:59:22)
分类: 时评
 

乔志峰:是不是“主流”让时间去验证

 

“候卜知道。”明明不是规范汉字,却又能利用谐音勉强读懂。记者发现,在网络聊天室、QQ的用户名和个性签名,甚至在网络游戏里,这种奇形怪状、形似乱码的字体几乎无处不在,使用者多为不超过18岁的学生。由于这种字体很流行,甚至出现了提供转换工具的网站,专门把普通汉字转换成该种字体。心理学家称,怪字体源于孩子想躲避父母的监管。语言学家则称,青少年流行用非主流汉字,不提倡使用这种缺乏积极交流意义的字体。(《北京晨报》)

 

这种字体我也见过,起初如坠入如坠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后来干脆发挥“白字先生”的作风,见字只读半边,没想到歪打正着、反倒读通了这天书一般的文字。看懂后不由一笑:真好玩!

 

显然,在某些语言学家看来,使用这种汉字并不是“好玩”那么简单:这是“非主流汉字”,源于孩子想躲避父母的监管,因此不提倡!

 

笔者承认,这类汉字的确是“非主流汉字”,只流行在网络上,可归入颇具争议的“网络语言”之列。可是,什么是“非主流汉字”?什么又是“网络语言”?谁又能明确界定?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所谓的“网络语言”其实已经跟日常用语水乳交融,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当年典型的“菜鸟”一词,现如今不光网络上有,生活中使用频率也非常高。你说它是“网络语言”还是“现实语言”?你说它是“非主流”还是“主流”?

 

不提倡使用“这种缺乏积极交流意义的字体”,这样规定乍看起来似乎有理——是为了规范语言嘛。可细思却发现不仅没有道理,更是不具备可行性。语言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一直在“与时俱进”。文言文曾经是一统天下的“主流”,可现在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又何曾逃脱被尘封在故纸堆里的命运?白话文曾经被多少遗老遗少视为洪水猛兽,如今岂不是也成了当之无愧的主流?!

 

能包容的语言才有生命力。据报道,中文现在成了英语新词最大来源,中式英语折射时代特征。一大批地道的中国话变成了英语新词汇。广东话的“饮茶”被老外直译为drinktea,四书被称为Four Books,和平崛起成了peaceful rising 。比比英语,我们有关部门的胸襟是不是有点不够宽广?语言文字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在现实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语言也是语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怎么就不能丰富汉语言的词汇、促使中国语言与时俱进?

 

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所谓的“非主流汉字”也不是罪大恶极,正确引导远比野蛮扼杀更科学。有关专家在新潮语言面前的态度,让我们有点担忧,他们在对待其他新生事物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做法,实在让人嗅到一股迂腐的气息!到底什么是“主流”,什么是“非主流”,何不让时间去验证?!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s/2007-07-15/014013447935.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