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峰:网络举报的生命力在于“公开透明”
上任仅半个多月,万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区人事局局长贾在云就被“双规”。纪委证实:贾在云套取国家专项资金达41万。贾在云的落马,缘于不同寻常的举报——知情者建立了专门的网站,“曝光”了其涉嫌的经济问题及相关证据,纪委据此介入调查。举报者自称是名普通公务员,他告诉记者,他曾于今年1月寄出两封检举贾在云腐败行为的举报信,但一直未有回音。今年3月18日,他便开通了“万州反腐倡廉卫士”网站,顿时引来当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重庆晨报》)
通过网络举报扳倒坏人,这样的消息振奋人心!笔者忍不住发出“三赞”:一赞举报者有勇有谋,二赞万州纪委胸怀宽广、雷厉风行,三赞网络举报威力非同一般!
举报者确实有勇有谋,他不仅敢于跟坏人叫板,还非常执著、非常讲究策略。寄出两封举报信如石沉大海后,他意识到传统举报方式的效率有限,敏锐地采用了建立专门网站进行网络举报的新方式。果然,网络举报一经出现,立即受到了广大网民的通力支持,短时间内浏览量已经超过10万人,回帖300余个。一些自称“商委职工”的网友,还“帮忙”提供了贾在云其他的涉嫌腐败的线索。网络举报的方式选择得是何等的好啊!网络举报的效果又是何等的立竿见影啊!
万州纪委确实胸怀宽广、雷厉风行。他们没有把网络举报不当回事儿,反而立即行动起来,根据举报的线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迅速查明了坏人的问题。这样的纪委,真是堪称新时代的“包青天”!
网络举报的威力确实非同一般。传统的举报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有个硬伤,那就是查处缺乏监督。举报的问题到底是否引起上级的重视、到底是否开始调查不仅其他群众不得而知,恐怕连举报者本人都不清楚。更有甚者,有的举报到了最后不了了之,有的举报信反倒落到了被举报者的手里。网络举报就没有这样的弊端。互联网是开放的,举报了谁、举报了什么问题大家都看得到,谁也甭想捂住、盖上,让坏人无所遁形。
互联网提供了举报的新途径,网络举报的生命力就在于“公开透明”。公开透明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利于老百姓的参与,大家一起来补充材料、提供线索,就象那些自称“商委职工”的网友一样,可以“帮忙”提供坏人其他的线索。
也许,有人会担心网络举报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会不会出现恶意诽谤的现象。老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到底举报的问题是不是真的存在,老百姓最清楚。假如冤枉了谁,老百姓自会有公论,并且还有一个相关部门查证的环节,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恶意诽谤者也会受到应有的惩处。如果真担心这个问题,可不可以由政府或纪委出面建立网站,实行实名登记、网名举报呢?也就是说,注册的资料必须是真实的、通过验证的,但这些资料都是保密的,不向外界公开;而在发表举报信息的时候,可以使用化名,以保护举报者的安全。
网络举报“公开透明”的优势是其他方式很难具备的。如果网络举报多起来,把那些坏人坏事都能公开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参与、都来提供线索,众人拾柴火焰高,就象是把坏人放在火上烤一样,让坏人寝食难安,不光能使干过坏事的坏人付出代价,肯定还会极大地震慑那些试图越轨的人,使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
http://news.cctv.com/society/20070620/1000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