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诗啦,100块钱一斤。”自称为诗人的苏非舒在北京的一个橱窗前吆喝着。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20多斤诗歌先后被卖出。记者注意到,购买者以“圈内人”居多,而普通老百姓观者多买者少。苏非舒对自己第一天的销量表示满意,称要卖出一吨。(《 北京晨报 》)
尽管笔者对诗歌没什么研究,可也知道诗一般都是论“首”的。诗也论斤卖?新鲜!别人写诗是一首一首写,这个“自称为诗人”的苏非舒一写就是一斤、一卖就是一吨,他写的诗可够有“份量”的!
按照苏非舒君的卖诗标准,李白、杜甫一类的诗仙、诗圣要活到今天可就惨了,写了一辈子诗,不知道上秤一约能有几斤?特别是那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的苦吟诗人,如贾岛之辈,他们写的诗岂不更是“轻”得可怜?
一写就是一斤、一卖就是一吨,写的诗可够有“份量”的。假如他写的诗有艺术价值倒还罢了,如果也是顺口胡诌的某某体,他一年该浪费多少纸啊!
尽管论斤卖诗的行为比较新鲜,可其主角苏非舒笔者倒是知道。他不就是那个在“支持赵丽华保卫现代诗歌”的朗诵会上裸体上台朗诵的“诗人”嘛。因为在朗诵会上脱裤子触犯了法规规定,该君被处拘留10天。原来他已经出来了,改脱裤子为论斤卖诗啦。
“自称为诗人”的苏非舒君,又是脱裤子又是论斤卖诗,实在是有点“特立独行”。可他的言行,咋看都不太像一个诗人,倒像极了眼下最流行的“行为艺术家”。该君尽管确实获取了一定的“知名度”,可都来自他的“行为艺术”,特别是脱裤子的骇俗之举。对他的那些大作,倒似乎没几个人关心啦。这样的有才的“诗人”,到底是诗坛之幸,还是诗坛的悲哀?
诗人和行为艺术家,本来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可现在,打着诗人的幌子行“行为艺术家”之实,却成了某些聪明的人出名的不传之秘。打着诗人的幌子,才显得有品位、高人一等;行“行为艺术家”之实,才能够通过折腾吸引眼球、名利双收嘛。套用一句小品台词那就是:脱裤子论斤卖诗的诗人,诗人中的“战斗机”!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s/2007-05-19/234513028117.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