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博”何以受追捧

(2007-06-01 08:24:39)
分类: 时评
 

“官博”何以受追捧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于军在网上开博,博客中唯一的一篇文章是探讨中关村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初探》。虽然内容比较专业,但一天内赢得的点击率近3.3万次。网友回帖热烈,最多的帖子是对区长开博给予赞成和掌声,对这篇中关村创新的文章评论的人较少。(《北京青年报》)

 

淀区副区长,不是个很高的“官位”;“成熟度模型初探”,很难引起一般人兴趣的所谓专业文章。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级别并不算高的官员、一篇并不吸引人的博文,却在一天时间内赢得3万多的点击量。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个“官博”!“官博”受追捧,折射出很多问题。

 

毋庸置疑,现在官民沟通渠道十分匮乏。现在的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状依然存在,别说大小是个官,就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只要不甩脸子老百姓就是要“涕零”的。想见领导是很难很难的,一不小心还会被扣上个“越级上访”的大帽子。

 

即使有愿意“深入群众”的官员,也不容易看到实际情况,也很难听到老百姓的心里话。君不见乎,只要领导要“临幸”某地,当地各级官员立即如临大敌,早早就开始准备。把领导往哪里引、到谁家坐坐,安排谁出面跟领导拉家常、都该说些啥话……一项项安排妥当,每个细节都很精确。有时候我就想,假如让这些官员改行当导演,恐怕中国电影早该拿奥斯卡大奖了吧?

 

领导和老百姓就这样被“隔离”。领导想体察民情却不可得,老百姓想反映问题却投诉无门。长此以往,怎能不憋出“病”来?所以,当“官博”出现,尽管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可毕竟让大家看到了直接面对领导的可能,“官博”理所当然受到了老百姓的追捧。

 

笔者感到,“官博”在当前来说,确实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官民沟通渠道。希望有更多的官员特别是位高权重的官员能够直面百姓——哪怕是在虚拟的网上、并非是真的面对面;也希望开了“官博”的官员,在探讨“模型”一类的高深东东的同时,多探讨一下民生的疾苦。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209080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