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老夫子做得起“导师”吗?

(2007-03-28 12:58:36)
分类: 时评

孔老夫子做得起“导师”吗?

近日,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包伟民发出声明,要求报考他的学生“另投名师”,向社会表明其“拒招”的态度。原来,自2007年起,浙大招收硕、博士研究生,研究生与指导教师均须向校方交钱,前者称“学费”,后者称“助研经费”。“助研经费”数额按招收研究生人数多寡翻倍递增。(《 中国青年报》)

对于“导师招研究生须按人数交费”,许多教育界人士开始“论战”。支持者认为“很合理,可以让导师招学生量力而行,而不至于过多过滥”。这样的说法当然也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现实状况。可是不是因此便须“学生读书导师也要交钱”呢?

笔者不禁想起了我国最著名的教育家孔老夫子。这位被称为“万世师表”的老先生,有弟子三千,贤者也有七十二人,可比现在一般的导师厉害多了。他算不算招生“过多过滥”呢?假如他老人家活到现在,三千弟子该交多少费用?他还当得起这个“导师”吗?如果他被巨额“助研经费”卡住,怎么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人才?

改变导师招生“过多过滥”的问题,方法有很多,不见得非要“经济制裁”,否则便有“因噎废食”之嫌。况且,学校收的这笔钱估计也不是个小数目,到底会用到什么地方呢?这是学校,不是商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不是做生意的场所,怎么能掉进钱眼呢?

另外,导师出了钱以后,会不会导致师生之间出现雇佣关系合法化的倾向?这笔钱会不会最终转嫁到学生头上,而在学生缴纳培养费的同时,增添更多的负担?难道,教育就是这样一步步“产业化”的吗?乔志峰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edu/2007-03-23/02421258864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