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我想骂“德国汉学家”却无从下嘴
日前,在国际汉学界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德国汉学家顾彬,接受德国权威媒体“德国之声”访问时,突然以“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中国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文学。
(《重庆晨报》)
顾彬何许人也?尽管他老人家“在国际汉学界有着一定知名度”,但相信象鄙人一样以前从未听说过他的国人大有人在。可以预见的是,自从这个惊世骇俗的“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出台后,顾彬在中国的知名度说不定会飙升呢。
一个外国人,竟然对中国当代文学指指点点、大放厥词,甚至使用了“垃圾”这样的侮辱性字眼,实在过分。笔者义愤填膺,忍不住拍案而起,决心要对这个德国汉学家还以颜色。但多次通读新闻之后,笔者还是颓然而坐。因为我悲哀地发现,我想骂他却无从下嘴!
顾彬的确点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不少痛处。美女作家“不是文学,是垃圾”——谁会对此有异议?“中国作家相互看不起”——回想一下若干年来某些文人之间的谩骂和攻击,难道不是吗?“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鲁迅之后,除了一个已经去世的巴金,有几个中国作家真正敢于直抒胸臆、为民疾呼?!
也许,顾彬所看到的,只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小部分,他不过是以偏概全。可是,我搜肠刮肚,就我所知对中国当代的名家进行梳理,只想到个为写作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的路遥还勉强对得起“作家”这个称号,更多占据我的记忆的是满纸“此处删去若干字”的《废都》、一群用“下半身”写作的小丑……于是,我似乎真的丧失了向德国汉学家叫板的底气。
可是,毕竟笔者是孤陋寡闻的,对中国当代文学和当代作家知道得太少。呼吁那些有学问的大家、大师能够挺身而出,找出一些有力的论据来,给德国汉学家的“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以迎头痛击、维护我泱泱大国的尊严!乔志峰
前一篇:发现一个“教育产业化”的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