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iddle/54a27dc4t7c42e2fcd9ab&690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中最富盛名的国画大师。悲鸿先生曾誉大千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大千的艺术成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传统功底是否深厚。张大千的传统功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特别是他临仿石涛和八大的作品更是维妙维肖,几近乱真,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陈洪绶、徐渭等,进而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然而他对这些并不满足,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历代壁画,成就辉煌。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众多名家巨匠都曾以仕女画知名一时,张大千的笔下仕女可谓清丽秀雅、别有风姿。因为他眼中的美人标准要比常人苛刻得太多,不仅要长得美,而且气质要“娴静娟好,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姿,一涉轻荡,便为下乘”。他善于绘画美人,也懂得欣赏美人,在他的笔下既有优雅的少妇,风华绝代的仙女,也有受了惊吓的贵妃,各种类型、各种情绪美人的风情都被他刻画得细致入微。富含时代风采,姿态风韵,个性鲜明。他笔下的美女端庄健康,充满青春活力,不乏当代女性的气息与风采。无论是观音、山鬼、明妃、仕女这样的古代传统女性,还是新时代的摩登女郎,所有女性的脸部结构,特别是眼睛和嘴唇的构造,基本上是一致的,是那种张大千所欣赏的理想美类型。
当年书画大师叶恭绰曾对大千说,“人物画一脉,自吴道子、李公麟后已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谲,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
”,力劝他放弃花卉山水,专攻人物。张大千之所以西去敦煌临摹魏、隋、唐、宋各代壁画,张大千选择美人作为自己的主要描摹对象,想必与朋友的建议和个人的追求不无关系。
张大千的仕女画成就,一直以来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的艺术特点和成功之处就是画出了人物瞬间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他笔下的仕女既有古代仕女画的遗风,又有着时代气息,姿态风韵、颇有个性。比起张大千的山水和花卉,他的仕女画显得更加地生动真实。
《印度女生》是张大千远赴敦煌后的成熟之作。张大千早年人物画线条妩媚纤柔,敷色清雅秀逸,但自他远赴敦煌后,画风为之一变。此时张大千正值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物画创作的步入巅峰时期。《印度女生》便是巅峰时期的作品。女生人物衣纹简洁、流畅、轻快;形象庄严肃穆,纤而不弱,体态丰腴,柔中带刚,色调明丽,情调艳而不俗,具有时尚美感。在描绘女子面部时,他承袭唐代的三白画法,将额头、鼻子和下巴处留白,并以红润的脸颊陪衬,使得脸孔的轮廓线条分明,从而形成了她笔下美女的一大特色。为了实现眼部的传神,张大千在画时,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力,善用描、勾、染三法,即使美人妙目跃然纸上,顾盼生姿。
《印度女生》一改他笔下“嬴弱秀逸”的仕女形象,一个全新的气象安详娴静,造型雍容华贵,娉婷婀娜的印度女生跃然纸上。细观线条的运用圆润自如,转折之处顿挫有力且富节奏感;从这件作品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张大千从中汲取了六朝至隋唐人物画的艺术创作技法,线描取北齐壁画圆劲爽健的用笔,中锋运笔稳健而潇洒,设色华彩富丽,并敢于用纯色搭配,重彩重色,沉着明丽却不失和谐。虽画的是异国女生,但人物服饰上的纹样组合,仍然可以找到敦煌绘画中的装饰特点,设色上则明显地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印度女生》应该是张大千工笔重彩的人物画代表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