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可染《雨过山村图》赏析

(2010-01-03 21:57:28)
标签:

宋体金

雨过山村图

山水画

李可染

文化

分类: 谈人所艺

http://s15/middle/54a27dc4t7c4305574cfe&690

   一提起李可染的名字,我们眼前便会浮现出一幅幅厚重而又光亮的山水,有动、有静,宛如一曲清唱随之而来……

   1984年,李可染借用六朝山水画家宗炳语 “澄怀观道”四字,概括自己70年求艺悟道的真谛。 他从现代视角,透析东方文化本源,展示中国画跨世纪的前景,升华了对山水画与自然天籁和现代人生活互相关系的美学思考。

    李可染关于现代山水艺术价值的再认识、再评价,促成了他的一系列山水新作的诞生:《万山红遍》、《山林之歌》、《夏山滴翠》、《千山响杜鹃》、《林茂鸟竞归》、《雨后瀑声喧》、《家在崇山茂林烟霞里》、《人在万木葱茏中》,他晚年自创"密林烟树法",使墨体块、强逆光的山水,疯然改观。茂林、夕阳、瀑布、飞鸟、归鸦,自然万象……悠然于一片葱茏烟云之中,结构成浑化无极的绿色音响的世界。这些有声有色、声色并茂的山水画,不仅开拓了雄迈的精神境界,而且形成了新的艺术语言体系,新的表现技巧。

李可染在探索山水画现代风格的潮流中,以他独特的写生方式重新发现了自然美,并在长期写生积累的基础上,剪裁山水的身段,雕凿山水的骨架,滋润山水的容颜,照亮山水的精神,将追求出世的传统山水画,转换为入世厚生的现代山水画;将萧索荒寒的意境转换为深秀壮丽,在对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对人类创造力的颂扬。他以过人的艺术胆魂,索取并创造山水画的灵魂,致力于创造深邃浑厚、博大沉雄、充满生气、庄严妙丽的山水意象,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气息促进了传统山水画的变革。他始终恪守着中国山水画的文化特质,以我为本,以中为本,以开放的心态,兼收并蓄,赋予了传统笔墨语言新的品质和意蕴。

    李可染的绘画理念是近现代国画大师中最好的一位,诠释了东方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没有失去东方文化精神的惟一特征。在那些特殊的环境和氛围中,他没有被历史所淹没,反而站到了历史的船头,坚守理念,秉持传统,浓烈而执著。他不是用技法去造型,而是用笔墨来造型,来表达现代的山水。以形造型只能表现物的具象,而用东方的笔墨,却表达出画者心中的物象,一笔一墨,便显现出大师的胸怀和境界。

    《雨过山村图》是可染先生于八十年创作高峰期的一幅罕见的山水作品。作品的风格,可以用“深秀缜密”四字概括,“深秀”即深厚、茂密而又秀润。这一特点和李可染所取山水对象的地理气候特质有关,他着重刻画南方山水的湿润、青翠。《雨过山村图》黑色色调,滋润而明亮,犹如苍苍翠色,正与古人说的“高墨犹绿”相合。笔处清晰,轮廓分明,房屋、小桥、树木,画法极为精到,给人以清秀劲爽之感,将雨后山村万千变化,尽收笔底。作品构图饱满,水墨淋漓,丰富统一,似乎渗透和体现了画家狂舞着的心绪。其作品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捉住人们的感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调。那丰富的层次和强烈的光线效果,形成了李可染绘画中“逆光山水”的独特风貌。作品看似弱化笔墨,其实他是再有意识地借鉴水彩画的方法以追求描绘的真实性,把笔墨融会到形似景观中去。《雨过山村图》意境开阔,笔墨浑厚,格调质朴、凝炼,融文学性、音乐性和造型美于一炉。这幅作品的艺术内涵是囊括了可染先生的“黑”、“满”、“崛”、“涩”山水画典型特点。

    李可染笔下山水在他的心中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风景,而是凝聚了他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蕴涵了他对于艺术、自然与人的深切关怀和美学思考。从《雨过山村图》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位老人精湛笔墨之中饱含的深情,类似《雨过山村图》这样有声有色、声色并茂的山水画,开拓了雄迈、稳健、敦厚、崇高的精神境界。在“似与不似”、“有却没有”令人悬想的境界之中,结构一个意蕴缥缈的意象世界。

    本画是原藏者(时任江苏徐州文化局负责人)于1985年春节前亲访可染先生时收得。这种雨后清新画境之艺术效果,正是先生晚年得心之作。  

   《雨过山村图》与李可染代表作《漓江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漓江山水》画中虽然万山重叠,无数船只溯流而进,但画面逆光造成的山石之“黑”,丰富的层次和强烈的光线效果再《雨过山村图》中重复得到体现,符合李可染绘画中“逆光山水”的独特风貌。《漓江山水》画中黑白色块分布之间留出的最明亮之处是穿越丛山由远而近的漓江;《雨过山村图》中黑白色块分布之间留出的最明亮之处是将不同远近的梯田、山涧溪河美妙地联接一起,呈现出雨后山村的经纬交织、朦胧妖娆、水乳交融的诗画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