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一出《天仙配》

(2010-03-29 21:31:46)
标签:

沃尔沃

吉利

李书福

汽车

分类: 灯下闲话

328日,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的沃尔沃公司总部,中国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莱维斯-布思在合同上各自签下自己的名字。此举正式宣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媒体称,本次收购涉及金额18亿美元。

董永也罢,七仙女也好,现在,他们终于组成了一个家庭,演绎了一出资本市场的国际版《天仙配》。

所不同的是,这不再是富女不嫌贫寒的美丽传说,而是胆略与实力说话的江湖传奇。传说太虚幻,传奇的背后,往往是将“挟泰山以越北海”变成现实的曲折和艰辛。

创建于1986年的吉利控股集团的前身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黄岩县制冷元件厂,1997年开始进入汽车产业,此前,中国的很多城乡奔驰着的一种踏板摩托“吉利”是他们的主打产品。

这个企业的勃兴,完全可以成为后世人解剖中国当代民营经济发展的标本,同时,又带有明显的浙商特质。通俗地说,就是“什么赚钱生产什么”。当中国的城乡开始出现单向流动(大量农村人进程)、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开始加快的时候,他们生产代步的摩托车,而且一下就让一度是身份象征的摩托车变成平民大众可以买得起的坐骑。

随后,国人的工资涨了,物质膨胀了,允许大量贷款了,民营经济泛滥了,汽车变得不再遥远,李书福把他的产品由两个轮子变成四个轮子。很快,一种叫做“自由舰”的粗制滥造汽车在中国的乡村行驶着了,因为便宜(李书福称之为“成本控制”),即便在城市,也屡屡能见到此车的影子。

最能预示以后李书福能成为国际舞台主角的,是他们旗下的一款产品“美人豹”。这款外形和法拉利几无分别的“跑车”,形象地流露出中国民营经济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同时,背后隐藏的是常人难以预料的大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事隔50年后,中国人再次在经济领域冒出了这样硕大的气泡。

而创立于1924年的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相对于90年代才起步的中国汽车行业,显然,把沃尔沃比作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七仙女”,一点也不为过。至今,沃尔沃汽车以安全性和舒适性高居世界汽车品牌的前列,产品的价格也不是一般工薪阶层可以买得起的。

1997年跻身汽车产业的吉利,真的娶回了创立于1924年的沃尔沃。

青春无敌,90后的杀伤力由此可见一斑。他们横扫80后、70后、60后、50后……直接将20后一剑封喉,收归麾下。(吼吼,我骄傲!因为我儿子就是90后,我看到了希望。)

现在,李书福要做的就是,避免在吉利和沃尔沃之间可能出现的“银河”。这是我们为中国民间资本喝彩时最大的隐忧,文化的差异、成本控制模式、资本的运作,甚至东方市场的巨大吸附力,都会一锤一锤地敲打着曾经的国际名牌和中国的非名牌,把沃尔沃改造成“熊猫”,或者让“吉利”成为西方的“功夫熊猫”都可能导致嫁接的失败。

我坚信,没有谁不想购买一辆沃尔沃,但是,我们真的不愿看到,沃尔沃变成几万元就能购买的大路货。毕竟,这是一个品牌。更重要的,是按照国人固有的经营理念和习惯,过度的成本控制、过度的平民化,会使这一以安全性傲视群雄的汽车变得不伦不类。因为扎实,所以才能尊享。

这不仅是磨合的问题,而是经营理念的一次剧烈碰撞,是世界制造业的一次重新洗牌。谁是最大的赢家,就看谁能拿到最强的一手牌,而充当“大王”的,显然是质量——这是制造业恒定不变的理念。

对于这个神话,我们只能选择围观,围观,也是一种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