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延安城管临时工跳踩商户头部事件逐渐告一段落之际,一篇名为“致广大关心‘延安5·31事件’网友的一封信”的网帖,再度引发激烈争议。作者以被踩头者刘国峰的口吻,称“我也有一定责任”,希望“不要因为这样一个特殊事件否定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6月12日,延安被踩头商户刘国峰就此接受《城市信报》记者采访时称:“信不是我写的,不代表我的意思。”记者了解到,目前刘国锋仍在医院住院,自称身旁有延安市城管局安排的专人陪护,“不方便多说”。(《新京报》6月12日)
跳踩商户头部事件之后,竟假冒受害者发信,有关部门的做法越来越像“高级黑”,又一次玷污了所谓的“革命圣地的形象”。
诚如主持人孟非所说,信的内容归纳起来大约有三点:城管打我有一定道理;善后工作令人满意;延安形象才最重要。显然,他们希望这封信起到化解舆论压力的作用——受害者都如此“识大体,顾大局”,你们网友还凭什么不依不饶?细究起来,一个奇怪的逻辑隐含其中:事出有因的偶发事件不值得舆论持续关注,甚至连城管大楼和局长座驾都贴出示众,还是要顾及革命圣地的形象。事实上,有关部门不过是将自身形象偷梁换柱为城市形象,并拉大旗作虎皮,试图以“革命圣地”的措辞来唬住群情激愤的围观者。城管犯了错,普通人不会联想到城市形象,即便他真的为形象抹了黑,也是必须接受的现实,这才是真实的形象。若非要在此时提及“革命圣地”,岂不是对涉事官员更大的反讽?
急不可待地洗地,竟不惜冒名来挽回和美化形象,到头来只会露出权力的无知与傲慢,反倒再次抹黑了形象。每有类似“抹黑形象”的事件发生,很多地方都会出此下策:以维稳的名义安抚、施压受害者,阻止真相的厘清、责任的追究,甚至不惜以删帖等方式进行危机公关。维稳并非不可,只是维稳不是掩盖和粉饰,否则矛盾只会积蓄和发酵,孕育出更大的不稳定。也许正是有了这种急功近利、官位至上的政绩观,类似的现象才会频发,才会总是以形象之名纵容罪恶,使弱者求助无门,甚至引发厦门BRT爆炸之类的惨剧。
被跳踩头部的是刘国锋,但因此而引发痛感的岂止他一人?即使受害者选择原谅与宽恕,也无法消解人们心中的愤怒,虽然他们只是陌生人。形象可以挽回,最要紧的就是找出那些破坏形象的人,阻止他们再次以美化之名而抹黑延安的形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