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购”的悲哀与短命

(2011-01-26 11:49:09)
标签:

杂谈

    昨日,“今日观点”发表了《“直购”优质农副产品值得推广》一文,作者王海银先生认为:在当前食品质量监管不能令人满意的前提下,让市民直接去农户家中采购农产品的做法是值得推广的,两头均可获益。
    能开着车去郊区农户家中采购无公害的农副产品的人,想必是有些经济实力的,首先从经济角度考虑,这种“直购”的做法就不具备普遍性——肉菜价格之上再加上油钱,工薪阶层很难承受。可以说,眼下“直购”的主体必然是中高收入群体,图的不是便宜,而是原生态、无污染和眼见为实。
    按理说,如此有市场的项目,大城市理应不缺,他们这是为何?其实,这还是对当前的食品质量监管体系不放心的缘故,假冒伪劣和以次充好十分泛滥,流通环节的质量把关又形同虚设,所以才催生了这种时髦的采供方式——吃起来放心、说起来好听,顺带还能玩一趟,何乐而不为?
    不得不说,这是时代的悲哀,吃得安全竟然成了奢望,大多数老百姓明知不放心也还是认了,多可悲!可是话说回来,“直购”就肯定放心?你看到的,也未必是你买到的、吃到的,买卖双方的信任从何而来?
    远古时期,人类就是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自身需要的,随后才出现“直购”,进而不断衍生出商品的流通环节。其出现的意义在于,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购买者对不同商品的需要,而且可以通过竞争尽可能地促使价格保持合理水平。“直购”与其相比,弱点十分明显,正因此才被逐步淘汰进历史的故纸堆。
    打个比方,如果明天报纸上出现一条“‘直购’造成食物中毒”的新闻,采购者还会如此趋之若鹜吗?恐怕连赔偿都是个大问题。究其根源,农户并非具有合法资格的经营主体,买卖双方也没有受到法律保护的供销协议,一旦发生纠纷,双方都是受害者。
    常识告诉我们,利润面前没有谁是天然靠得住的,只有中立严苛的监管体系才是食品安全的真正保障。在这一切还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况下,另辟蹊径的效果未必更好,也可能更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