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纪委通报了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了9起借子女婚嫁、孩子生日满月以及搬家暖房之机大操大办案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党内严重警告等纪律处分。(中广网10月21日)
由于没有公布具体数据,我们不知道这些领导们大操大办究竟大到了什么程度,但通过乡长、局长、书记、主任的职务揣测,没有七八十桌以上你都不好意思被查处,单人礼金怎么也上千元。如此换算下来,领导们的喜事起码是双喜临门,净收入几十万不成问题。
不知道,这些干部们是不是都在后悔,不是后悔大操大办,而是后悔儿孙数量太少,简直浪费了在位的这几年大好时光。
儿女完婚,生日乔迁,说到底是传统民俗,人人概莫能外。在亲朋好友之间,俗称“高价饭”,人情礼往之间,除了便宜了饭店,给出去的礼钱基本还是能回来的,所以算不得不正之风。然而,领导办喜事,味道就可能发生变化,尤其是重权在手的大领导,广发英雄帖之后,谁敢不来?谁敢少给?恐怕就是没通知,精明的下属也会紧着凑上去的。
因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送礼良机,是法律与民俗之间的模糊地带。由此,上级医疗主管部门领导办喜事,各大医院处长以上级别统统去孝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办喜事,各中小学主人以上级别也悉数到齐。想升职办事的,这送礼的大好机遇怎能错过;没事要办的,你就敢随便意思意思算了?正所谓,送了不一定有用,不送却一定不行。
如此一来,喜事婚宴早已变味,成了官员们私下沟通的酒会,平时上不得台面的话,都可以接着喜庆和酒劲说个痛快。就在这上级权力的裹挟下,行贿受贿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完成。
近年来,随着纪检部门的打击,一些党员干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请客方式由发通知、发请柬等公开直接告知,向间接暗示转变;操办方式由一次大规模操办向多次小规模操办转变;操办地点由本地向异地转变;操办人由领导干部本人名义向假借亲属、朋友等他人名义转变;收钱方式由设台建账公开收钱向暗地零散收钱转变。总之,该收的钱一定要收上来,过了这个村,还哪来这个店?
说到底,这不是民俗文化,而是一种官场文化。除了抓典型“杀鸡给猴看”,还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向社会公开被查出官员的具体信息,而不是不点名批评,以党内警告的纪律处分了事。毕竟,与多数大操大办者相比,这几个“倒霉蛋”是少数;与几十万的礼金相比,党内警告的风险并不足以让他们放弃铤而走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