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交巨额红包是喜也是忧

(2010-08-10 13:52:15)
标签:

杂谈

    
 
        截至7月30日,重庆“三项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四个月时间内,全市公务人员主动上交“红包”3270万元,清理上报市管干部乘坐的超标车1187辆,31名干部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得到纠正。(重庆晚报8月10日)
       短短四个月,就能上交3270万元的巨额红包,重庆的“三项治理”确实成绩斐然。用一句流行语总结——真让人“羡慕嫉妒恨”。
       各地的类似活动也不少,但很少能像重庆这样搞得风生水起,究其原因,当然离不开当地近两年打黑除恶的铁腕整治背景,文强注射死刑的结局,无疑为潜伏的贪官上了一堂最为生动直观的廉政课。
       不过,总是成绩斐然也让人感觉怪怪的。去年11月份就有一条消息说,重庆在查处“小金库”斗争中,使1080名干部在1月至9月的时间里上缴礼金和有价证券957.4万元。假想,如果明年公务人员上交“红包”的数额继续增长,不是变成黑色幽默了吗?这说明,让交就交点,该收继续收,但肯定交的没有收的多罢了。
       从本质上看,这项活动是寄希望公务人员严于律己式的自我救赎,也许力度空前,但在制度建设层面并无新意。透过这份亮丽的成绩单,更应该关注的是红包究竟从哪里来,制度上是否存在漏洞,又为何没有及时堵住。另一方面,收受红包本就是《党章》和《廉政准则》严厉禁止的行为,主动上交乃是本分,但是否只要上交了便可以平安无事,其中是否潜藏有更大的腐败行为,对于那些少交深知不交的公务人员又该如何处理,怎样保证有效监督?
       现实中不是没有生动的例子:2009年,原湖南省新开铺劳教所所长兼湖南开关厂厂长彭策新因涉嫌受贿217万受审前,就曾数十次主动上交红包礼金,因此被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典型。这说明,上交红包,有时是形势所迫,有时是为官之道,当然也不排除良心发现的可能——若果真如此,难道不嫌每次上交繁琐吗?拒收不就完了?
       诚然,在腐败高发的现实环境下,没人否认重庆做法的进步意义,过于苛责倒显得有些吹毛求疵。但是,正因为其有下决心整顿的铁腕和良好开端,所以希望当地能够摒弃运动式整风的理念,树立长效机制,并适时引入群众监督,从源头上杜绝人治的缺陷。
       到那时,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加亮丽的成绩单——数字不是上升,而是下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