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记者们的那点事儿
(2012-12-07 13:20:21)
标签:
高尔夫媒体记者八卦起来不要命我的同行是极品写完就出去躲两天 |
分类: GolfWriter |
从来没觉得自己有多牛,这是实话。台湾人常说,要有一颗谦卑的心。这话得两说,谦不谦卑,主要得看有没有前辈。尤其是高尔夫这个小小的圈子,礼数这个玩意儿,真的很重要。当然了,对于自己而言罢了。
一不小心,自己也混了八九年了。从误入此行开始,从来没觉得时间过得这么快,所以,突然当自己闲下来之后,偶尔一回忆才发现:哎呀,真是有太多太多故事可讲了。
1:
对于一个从小立志当社会类新闻记者的人来说,高尔夫这个圈子太小了。就媒体而言,更是少的可怜。几本杂志,几家电视,几个网站,没有报纸。几,还通常是5以下的个位数。
2005年,中巡赛,艾力枫社。这是这个已经消失了的比赛的第一年的第一站,对于很多高尔夫圈的老记者来说,这一个绝对忘却不了的记忆。因为它陪伴和成长了一大批高尔夫记者,包括我。
在新闻中心门口,我第一次见到王尧。彼时,作为一个胖子界的先行者,我首先达到了一个高度,看着他奋起直追的劲头儿,顿时觉得特别有亲切感。
先说个后话:从小就小心谨慎,所以很少留话柄给别人,但当年一句嘲笑王尧会更胖的玩笑话,成了这厮滚回瘦子星后最贱最贱的攻击我的武器。他和他当年的小胡子一样贱。
那会儿的王尧很是意气风发,名校名生的劲儿可足了,举手投足间都有点儿恃才而傲的样子,这还得是没让你知道他写过一本小说的情况下。在体坛周报和高尔夫大师之间,好几年的时间里,他都会刻意突出自己体坛记者的身份。在我来看,对于一个学新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年轻人的自尊。
王尧递了一根烟,我说不抽不抽,真不抽。默默点着后,甩了甩油晃晃的微卷发,朝新闻中心努了努嘴,你不去拜一下里面的师姐们?我一愣,很多吗?丫想了有几秒钟,认真地回答,除了第几排和第几排的谁谁谁之外,全是师姐。
对于他,我肃然起敬。这一看就是把过师姐的牛人啊,这么快就掌握如此底细了。
那一年,我开始熟悉起很多高尔夫球手的名字。张连伟是中国一哥,梁文冲是名将,两个人在一起一定要“连打带冲”,这是尊敬。程军也是大哥,和一哥一样的前辈。戚增发是发哥,也叫二哥,当然后者只能私底下叫,因为他老是在冲冠军的路上遭遇坎坷,还有刘国杰,也是私下被称为三哥。李超是小将,尚磊是小将,刑晓轩好像也算作小将吧。对了,还有老将吴伟煌,天才郑文根,黑马丘志锋等等等等。
这是中国的第一个高尔夫男子职业巡回赛,它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男子职业选手的同时,也迅速让我们这批新入行没几年的高尔夫记者迅速成长。
2:
除了高力和张佩老师的高尔夫时代网,那会儿,竞争最激烈的当属新浪和TOM,这是唯有的两家设立高尔夫频道的门户网站。
TOM是先行者,布局最早。新浪是后来者,新闻门户的追劲儿足。所以,作为TOM的编辑,死磕新浪,那是必须的。
2005年,云南昆明。丘志峰和廖贵明在乡村杀得难解难分,一直拼到了天黑。等颁奖冠军拍照时,天已经完全黑透了。更不凑巧的是,当时负责媒体公关是大名鼎鼎的奥美,和高尔夫周刊主编同名的另外一个徐丹一直在催促,因为她给媒体们订的是当晚回北京的机票,七八点左右的样子,而比赛打到那么晚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所有人都已经上车,只剩下我跟小赖。他没有要走的意思,我也一直没吭声。比赛刚刚结束,战报要立刻写好上传,冠军图片要上传。对于门户网站来说,这是第一生命力。哪怕我比你快一秒,那也是专业。这就是价值。
战报发了,焦点图换了。可是组图还没发,当徐丹开始催第N遍,明确表示如果再不走就会误机时,我决定把图片先发给后方的郭慧,文字一并传过去。一边打电话安排,一边抱起笔记本电脑,行李早已经放在了车上,赶紧往外面跑的同时,特别紧张地瞅着屏幕上的QQ传送,生怕会随时断线。
小赖也是一样的状态,打没打电话不知道,但刷了一下新浪高尔夫的首页和专题页,一样的进度,还没我发的快呢,心中顿时暗喜。看着他同样抱着电脑,敞开着屏幕出来的样子,心说了,十有八九也是给后方传图呢。
到了机场,飞机晚点。有人说想去吃饭,有人说要去买东西,还有两个人说想找上网的地方。虽然同行们都在取笑这俩人有点儿入了魔了,但至少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别人的眼中多了一点点的尊重。
这种持续对抗的状态,其实持续了很久。跑比赛的时候,有时候新浪是一个人,有时候新浪是两三个人。在TOM这边,有时候是我一个人,有时候还是我一个人。
虽然TOM后来嗝屁着凉,但对于我来说,我是不后悔也完全无愧的。至少从高尔夫频道的新闻角度来讲,在当时短平快的打法来讲,自吹自擂也好,自夸吹牛逼也罢,我坚持认为,我做得很好。
3:
跑比赛的状态持续了好几年。并不只是我的TOM和小赖的新浪是这样,在我俩比拼谁的战报更快、谁的分组表更早、谁的焦点图和头条新闻更迅速时,杂志、大师、周刊他们也在拼,跟这个球员聊天,跟那个球场老总采访。大家几乎天天都泡在一起,但专业上的比拼,同样是少不了的。
比赛是枯燥的。但如果能把这么枯燥的东西都能写的特别好看,那就是真牛逼。诚如南都的顾晨白、羊城晚报的彭浩,主流媒体的兄弟同行也都是差不多的嘛。所以我跟自己念叨,这是一种只有新闻人才懂的新闻快感。
当中巡赛在不久也消失了之后,自己也开始渐渐离开跑比赛这个圈子了。因此,也就这一两年里,当偶尔再去跑比赛时,突然觉得有点儿不适应了。
吃喝住行依旧是老惯例,赛事方安排的妥妥当当,球场方面热情的很,媒体同行们之间关系融洽。这和N多年前似乎是一模一样的状态。
可是,竞争没了。
先是媒体之间的竞争。当年,高尔夫杂志的贾永亮、高尔夫大师的王尧、高尔夫周刊的高鹏在比赛开始之前,要么泡在练习果岭周边,要么守在餐厅里,和球手们聊天,像是朋友一样,内容有天南地北的扯闲篇,但更多是状态、伤病、近况等。对于百十来号职业球手,不能说各个了解,但随便说起一个,故事信手拈来。
对于平面媒体来说,这是专业。在成稿的过程中,这些故事各个都是精彩的点。但现在呢?要么白天守在新闻中心呆一天,除了吃饭之外,屁股都懒得动一下,比赛完事了之后,谁打得好就采访两句。要么就是吹牛逼,又跟谁谁谁喝大酒去了。
卧槽。对于一个当年跑比赛的老人来说,我顿时觉得:麻痹啊,我是不是老了啊,我是不是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了啊,时代是不是已经变化的让我孤陋寡闻了啊。
再者是媒体和赛事方的竞争。对于当年的中巡赛,高鹏捅过刀、贾永亮发过狠,王尧更不用说了,时不时阴损一下。好吧,我承认,这事儿我也没少干。
为什么呢?不能因为别人邀请你采访,安排了吃喝住行之后,你就只是去说好话拍马屁了。这不是一个记者应该干的事情。有缺点,要讲,要不足,也要讲,哪些不正常的现象,作为记者你要分轻重缓急写出来。
而不是随便翻翻一本杂志的赛事稿件,一看:卧槽,这不是邮箱里发的新闻稿吗?卧槽,这不是新浪发的战报吗?卧槽,我都懒得操了。大赛的媒体中心里面专要球星签名和合影这事儿都已经司空见惯了呢。
除了改战报和捧臭脚,亲呐,你们是去攒机票积分去了吧?
4:
有人可能会说,哎呦,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能让所有媒体都跟你一样吧。就算你干的时间久,就算叫你一声老师,你也不见得说的全部对啊。
不好意思,哥是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的。
从一个圈外人的角度来讲,这些赛事稿件生涩、难懂、无趣;从一个圈内人的角度来讲,除了今天几个鸟,明天啥战术外,没有故事、没有观点。
肯定有人会不服气,你说这些有用吗?写稿子是一件独立自主的事情,个人观点不能代表所有人意见啊。再说了,这也是一种风格啊。
好吧,如果是都走新浪风格的话。那么哥得说一句话,人家都看新浪了,那么快,还看你干嘛。看到就直接翻过去了,被无视的感觉很爽吗?
来,哥讲一讲新闻发布会的案例吧。
一场比赛结束后,领先者来到媒体中心接受采访,主持人在上面招呼,请问媒体记者们都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示意。我都不用抬头,光听问题就知道这些提问的记者们道行如何。
您今天感觉打得怎么样?今天打了多少杆?今天的战术如何?明天的策略如何?可不可以点评一下自己的表现?有什么期待的?
这是新手,浮于表面的问题,不过脑子,太想当然。听到这些问题时,哥通常会直接冷笑,如果是第一次跑比赛或刚刚工作的小朋友,这些是完全可以原谅的,但如果出自一个有半年媒体工龄的记者,或跑过三场职业比赛以上的人之口,对不起,我想鄙视你,贵单位给你的工资无论是多少,都有点儿高。因为作为记者,你不及格。
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些问题不用那些球手回答,我都能替你答出来。你想想啊,你自己的问题都不过脑子,被采访者会用心回答吗?
想知道什么才能得到合格的基准分吗?哥来告诉你。
听说你受伤了?家人和女朋友来跟比赛,有没有压力?上一站没晋级,赔了不少钱吧?某某洞时下水,当时怎么回事?今天三推好像出现了好几个,感觉不好吗?
把这些问题举一反三,才仅仅是合格喔,120杆吧。
5:
有一年,也许是我比较和蔼可亲从来都是笑呵呵跟谁都是打打闹闹的缘故,并不太相熟的一位同行很悄悄的问,说,那边那老头儿是谁啊?
我一瞅,噻,柯大爷!答曰,老前辈啊,堪比活化石,咋啦?
同行说,他老骂人,昨天还把一小姑娘骂哭了。
我说,喜欢骂人的多了。
同行说,对啊对啊,还有一个光头,特别横。
哎哟,也不知道柯时老师会不会看到这篇博客,也不知道高力老师会不会读到这段。反正,我当时很好心的给她补充了一些资料。
不止是他们呢,你见没见过那个王胖子?对对对,王凌,天天扛着相机的那个死胖子,跟吹气球似的忽胖忽瘦的外星人。你去惹他试试,他也牛着呢。特爱骂人。牛逼哄哄的。
你见没见过老赵。对,赵哥,赵维君。甭看他跟大家伙称兄道弟的,天天乐呵呵的到处神溜儿,也特坏,脾气一上来也是指着别人鼻子骂,就跟大马路是他家开的一样。
还有述哥,王述。嘿,你知道啊。什么?述爷?那完了,我比你辈分高啊。开玩笑开玩笑。特文质彬彬,不爱说话吧。他倒是不骂人,但高傲啊。你去问问他,你是喜欢周杰伦嘛,老师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
其实高尔夫大师的周唯也是,牛了吧唧的,看人都用瞄的,跟你说句话会死啊。世界高尔夫的陈启芳,嗬,那叫一个冷漠,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冷漠还不漂亮。
这些可都是搞摄影的,摄影师们最坏了,就爱骂人。你不知道吧,电视台的更坏,坏透了,他们有时候还动手呢。
扛着中央台机器的那谁,王平;广东高尔夫频道的那谁,周郁文,还有蔡海峰。都特坏,坏死了,坏透了,坏的非常死啦死啦地、密西密西地、压脉带地!
什么?你不相信?你瞧我慈眉善目的,我能骗人嘛?!真是的,我最善良了,从来不说谎话。出家人不打诳语,我比和尚还真诚,还爱尼姑。绝对的肺腑之言,绝对的真情实感,绝对的内心独白,绝对的从业经验。
你看你,怎么就不相信好人呢。没有一棒子打死啊。我也不敢啊,倒是被他们乱棍拍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我可是在冒着生命危险跟你分享人生经验啊,其实我还没说完呢,这些人都是明里坏,好歹占个直爽、耿直,还有一些老编辑、老记者,他们是阴里损。这些人坏的流水儿,那些人坏的冒烟儿。
6:
不就是拍合影的时候站了你的位置了嘛!
不就是挡着你的镜头了嘛!
不就是说你拍的照片背景没虚化嘛!
不就是说你们杂志也就是那么回事嘛!
不就是私底下说谁谁谁的八卦了嘛!
不就是跟你约稿子但是还不确定用不用嘛!
你为什么要这么生气呢?
你为什么要骂人呢?
你为什么要说我不懂事呢?
你为什么说我不懂规矩呢?
你为什么是前辈就那么了不起呢?
凭什么呢?
7:
我非常尊敬我的同行们。。。
我爱你们。。。。
我决定出去先躲两天。。。。
后记:
突然想起前两天南琼谴责新闻晨报记者抄袭的那条微博,我在转发的时候是这么评论的:
哎呦。贵行业现在这么好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