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十一月】古镇上的理发店

标签:
古镇理发店安昌古镇江南十一月自助游 |
分类: 我的旅行日志 |
有些老手艺,随着时间的慢慢消逝,很多人大约已经忘记了它们的模样。
比如,理发。还记得小时候街上的理发店吗?
小小的门脸,一个乳白色漆面、黑色垫子的大椅子正对着镜子,上面点缀着锈黄的斑斑点点。个子小的时候,总想用脚够着眼前的踏板,它和椅子一样有着厚重的铸感。却不曾想,总是换来脑后按照脖子的一记呵斥:别乱动。
理发师的动作简单粗暴,却显得干净利落。
每当他操起嗡嗡直响的电推子时,心里总忍不住发毛。偶尔运气不好,赶上推子不好使,理发师总会从角落里拿起一个小油瓶,电推子一边嘎嘎的叫嚣着,一边往里面滴油。没一会儿,声音变成了低鸣,但脑子却总忍不住浮现一个担忧:该不会把我推的满头是油吧。
每次剪完发,总是一脖子的碎头发,扎扎痒痒的很是难受。每次都要求拿吹风机好好吹几下,刚擦上没一会儿的爽身粉也随着飞之七八,事毕,忍受着碎碎念,脖子再度成了白色。一溜儿小跑回家,赶紧洗头洗澡才是正事。
这也是小时候一直以来的长久疑问:为什么无论洗几次头,在理发店里永远洗不干净残存的碎头发?
http://s12/mw690/5495dba3tcf9c50b34d8b&690
http://s2/mw690/5495dba3tcf9c537a0c21&690
这些都是回忆,儿时的童年回忆,想起来很好玩。
当闲散走在绍兴的安昌古镇时,突然看到了锈迹斑斑的敦厚座椅。
老而矍铄的理发师一脸淡定,在墙上的皮带上来回反复磨着手中的剃刀,已经放低角度的椅子上躺着一位中年人,脸上湿润带宰的样子,着实激发起了内心的长远回忆。
看着似乎有些反光的剃刀在中年人的脸颊上下起舞,白色的刀把在白炽灯下显得愈发显眼,长长的刀柄不停的在眼前闪动。
那一瞬,天色已暗,却忍不住再度掏出相机,按下了快门。
第二天,重返安昌古镇。午后又是一副天气阴沉的模样,刚走过最热闹的一段小集市,雨点开始噼里啪啦往下落起来。躲在一旁坐下,抬头一看,竟然又是昨天的那个小理发店。
还没等过去跟店主打招呼,旁边的一位大妈开始逗起了小孙子:等爷爷剪完,咱也把小脑袋理一理。怀里的小男孩一听,立刻开始哭闹起来,死活不乐意。
大妈见招拆招:乖啊,看,叔叔给你照相呢,一会儿咱们一边剪头一边照相,快看,叔叔正拍呢。
顿时,我心里无比纠结:大妈啊,我相机还在包里呢,正准备拿出来呢,不带您这样的吧。
结果就成了这样,为了配合业余摄影爱好者的工作,小男孩除了中间嚎了两句外,一直处于表情呆滞的状态。直到洗剪吹一系列搞定,前后不超过十分钟。
http://s1/mw690/5495dba3tcf9c5338e480&690
猜猜多少钱?照片告诉您。
逛遍整座古城,这样的老式理发店大约还有三次家,也许是价格便宜,也许是邻居街坊,几家店的生意都是客人不断。
也就是躲雨的那一会儿工夫,爷孙两个人收拾利落后,又一对进来躲雨的父子,应该也是老街坊,闲来无事就一起顺手给剪了。父子俩刚出门,又一位中年男子推门而入。
当然,古城并不是一味不变的。在一万多常驻居民中,有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年为主,但无论是那些稍微年轻一些的居民,还是外来做生意的商客,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虽有历史感,在他们看来却老而陈旧的理发店。
因此,仍旧是一间小店,装修简单明快一些,色调明亮跳跃一些,装上空调,备上新椅子,再有年轻理发师来操持。
倒也是颇为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