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酒装古瓶和古瓶装新酒的网络诗群现象

(2024-06-26 20:45:02)
标签:

诗词

中华

文化

分类: 诗词试笔
新酒装古瓶和古瓶装新酒的网络诗群现象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体裁,都称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古体诗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前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由于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有格律和押韵的要求,现代人学起来相对比较难。也许是古代诗人在中华文学史上的巨大影响,现代也有许多人学古风,写古体诗或近体诗,并利用网络聚集一些有相同爱好的人,成立诗群,相互交流。但文人的最大的缺点是很难容人,有些人以自己曾经写过了好的作品,或者有一些功底,便在网络上以现代古风诗人自居,对他人的作品说三道四,甚至摆出一幅专家的模样,对他人的作品予以鄙视。
其实,网络上的许多“现代古风诗人”大都名不符实。现代人能够写出敢与古代名家作品一较高下的,并不多见。像毛泽东、郭沫若、柳亚子、陈毅等那样的诗词大家,更是凤毛磷角。
新酒装古瓶和古瓶装新酒的网络诗群现象

有一年,有网友见我有时也模仿一些古诗作品写东西,便邀请我加入了一个“TJ诗社”的QQ群。刚一入群,就看见群友天天发作品,好不热闹。几天后,笔者感觉此群风气非常不正,总有那么几个人对他人的作品横加指责,甚至有些话说得非常难听。
笔者是一个有话就说,绝对容不得欺负人的现象存在。于是,便针对这个所谓的“TJ诗社”QQ群写了一篇文章,对此群风气进行批判后,观察了几日后果断退群。以下是笔者原文:
朋友,此地是诗群,半百(当年本人的网名)本不当发表议论。但半百乃一教书匠也,来了几次,有感而不能不发。
版主曰:此乃旧体诗版,拒绝新体诗。又曰:本版只发原作,反对转帖。
为此,半百突击阅读群内大量诗词原作,产生颇多想法,不管是否顺耳,也要说两句。如愿听逆耳之言,则思之,如不愿闻,可弃之。吾一过客耳,来之不多,去之不少。
何为诗词,诗词就是短语。人们将语言精炼到极短,以最精华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
汉语有四声,人们巧妙地利用了四声抑扬顿挫之变化,以最精炼的语言结构,使之成为可以放声吟唱的语言。于是产生了大量的格律和曲牌形式。经先人之总结,使之成为既定的规则,因此便有了“律”“绝”之诗,又有了专用词牌之曲。
想当年李白、杜甫等名家畅游五洲的千古绝唱,陆游、辛弃疾等大词家之名曲牌,后辈文人骚客谁敢称诗人词家?
毛泽东一代政治伟人,即诗又词,有情即发,能揽宇宙日月,胸怀大地山河。笔峰惊天地,诗词泣鬼神。他不迷信古人,也不拘泥古体,以新的生活,新的理想,写成新的诗词。我敢说,毛的诗词,是借用古体而盛装新思想的绝代之作,恐此后再无来者。
半百自幼习读毛的诗词,即使文革期间也不曾放弃。虽学者久亦,却未得一二,实乃笨之。
新酒装古瓶和古瓶装新酒的网络诗群现象

古代诗词,格律韵辙平仄对仗要求极严,只有在文字上下有苦功之人才可能写与出极为合规之诗词。而诗词又必须以生活体验为基础,如果没有真正对生活体验和对情感充分理解之人也无法写出佳作。由于此因,诗词无法普及,只能成为少数人的阳春白雪。而打油诗、顺口溜、儿歌却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五四运动使白话文普及,新体诗流行。外国文学更无格律之要求,也无韵辙之限制,什么平仄对仗,外国文学根本不讲究。然而,谁能说外国诗不是诗呢?
细看本版大量旧体诗,实不敢苟同?有许多精华之笔,但多数不敢称旧体诗。字样体裁与旧体相同,十三道大辙都能遵守,但平仄对仗却很难严谨。一些.作者借用古体,又要回避先人使用过的绝美之句,只好在平仄对仗上掺杂使假。如此一来,还能称得上是“律”“绝”和词牌吗?即使毛泽东的诗词,细读起来,在平仄方面也有瑕疵。其实文有瑕疵,只要句好,也不失其精美。
半百认为:只有完全遵守诗词的要求并无瑕疵者,才可以称得上是旧体诗词,而没有做到对仗工整、平仄相应、合辙押韵者,理当都是新体。本版大量作品,其实新体诗多也。
现在该说说本文之题目了,“新酒装古瓶?还是古瓶装新酒?”两句话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新酒装古瓶”再接一句不好听的话,那就是“假装老酒!”半百绝不赞同。如果是“古瓶装新酒”,那么接下来就是“古为今用!”半百极力推广。
本百生于海边,对“潮”的理解稍多。“潮”乃气势滂渤,是众多力量相聚而成。“诗潮”也应如此。然,此版只提倡旧体诗,并不为错。如果排斥新体诗,则难为潮也。
只因旧体诗的熟者越来越少,已经难以为潮。新体诗因其体裁格式无限制,喜者极众,只要版门一开,即可成潮。
请版主思之,倡国学,承传统,意在发展。如守旧规,厌新风,则非继承。毛泽东以写旧体诗为主,但其反对八股,所以诗中皆有新意。半百认为:研究交流旧体诗,其目的在于使国学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
至此,半百建议:版内可将诗、词以新旧分类,广集朋友,既可增人气,又可促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此版内许多诗友,虽用网名,但难掩官员身份。君等为官,交流皆白话,少有文言,网上交流,体验文人之喜,也是乐事。
半百自幼喜诗词,经常执笔,但大都粗俗之作,不堪入目,只因诗词之中难以做到对仗平仄工整,所以从来不敢贯名“律”“绝”及词牌之名,只能是借旧体形式而写新言而。尽管粗俗,半百认为也是诗词。
此文写完,已是夜间,半百多语,如不顺耳,可以删除。

笔者将此文发在群里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群主带领几个副版主跟班对笔者大加讨伐。由于笔者知道几位所谓版主、副版主的真实身份,便公开直呼其名,要求其文明对待网友。这几位所谓的“诗人”立即偃旗息鼓,没有了声音。笔者见好就收,立刻退群,不再与这些“文人”相交。
其实,笔者今天再发此文,实际上是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皆为精华。但应该像毛老人家说的那样,学习古代文化,要“古为今用”。同样,也应该吸收外来文化,要“洋为中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将不可估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