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模样90
(2011-12-07 14:44:44)
标签:
二十五史历史的模样蒋胜男夏商周文化 |
分类: 历史的模样 |
90、利益场需要清空
有一句中国的古话,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事实上武庚的复国,对于周王朝来说,是一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这就如同危机一样,有一个精通周易的朋友对我解释说,所谓的危机,就是机会藏在危险里,无机不危,无危不机。如何处理危机,就看你把它当做是危险还是机会了。
武庚的复国对于整个天下来说,是一场剧烈的动荡,秩序被打乱,管理上出现了真空。但是反过来说,这也是一场利益场上的“清空”。
当初周朝打天下时,因为自身的力量太弱,所以不得不大量开支票,跟着他们走的人,可以得到更多的土地;停止反抗的人,可以保有自己原来的土地;被打败的人也能够为了尽快取得安定而容忍他们的存在。
但是等天下安定下来以后就不一样了,打天下不是坐天下,当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只要得到就行,但他们手中有了更多的筹码,有余力也有欲望对手中的权力进行深一步的调整时,却发现蛋糕已经划分完毕。
怎么办呢,一个是自己动手清空,只是这样太过无耻,还要付出违约的代价,国家信用就会丧失,将来遇上事儿的时候,没人会相信你,也没有人继续帮你。另一个是想办法让对方提出重新划分,于是让对方先违约了,自己这边清空利益场就得以顺利进行。
武庚的复国失败,诸侯就清空出了许多。这其中有包括站在周王朝的立场被武庚清空或者缩编的诸侯,也包括跟武庚站在一起被周王朝清空的诸侯。
这些空出来的地盘怎么办?原来夏商的时代,基本上因为当时大家都是部落制,于是还是各部落的人自己管理。但是经过商王朝的灭亡和武庚的复国行动以后,周王朝觉得这些诸侯都靠不住。怎么办,还是自己家的亲兄弟来管。
清空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于是周公旦就在原来商王朝以及东夷的地块上,一口气分封了七十一个国家,其中姬家子弟就占了五十三国,包括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儿子,还有周公旦自己的儿子等。其他的就是象姜子牙等特别重要的重臣,才有得分封。
分封是为了便于加强控制,同时,是因为周王朝农业的发展,在同样一亩的土地上,周王朝的技术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所以他们有把握带着少量人马就可以去控制多数人的地方。因为,从古到今天大家所争的一切,就是为了吃饱饭。
除了少量的诸候可以封国之外,其他的大臣们都是得到卿大夫的待遇,可以在周王朝上班,回家有自己限量的土地和奴隶使用。但是,这种权力范围最后的解释权仍然属于国家。
而这些诸侯王呢到了自己的封国以后,他们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也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封这些人为诸侯的卿大夫。而这些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里,也可以一层一层的分封下去。但是,上层对下面的分封,拥有最后解释权和更改权。
而且这些分封还有个标准:“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
周王朝就这样通过金字塔式的层层分级,确定每一层都有专人负责。这叫什么,这就叫“多级委托代理制”。周天子把封国承包给诸侯,诸侯把封地承包给卿大夫,卿大夫又继续承包给下属,一直包产到户。而周王朝就通过这种金字塔而得到了省心省力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