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子新武侠之新闻报导之二

(2006-04-26 21:36:26)
分类: 杂感碎片
女子武侠是噱头还是新潮流?

--------------------------------------------------------------------------------

中国消费者报 任震宇 【2005-11-02】
本报记者 任震宇

●“美少女武侠”集体登场

不久前,一场名为“超人气美少女新武侠宗师江湖论剑”的媒体及读者见面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这场由新世界出版社举办的作者与读者见面活动,汇聚了7位在网络上人气很旺的女性武侠小说写手:沧月、沈璎璎、萧如瑟、丽端、蒋胜男、十四阙、清歌漫,而她们创作的武侠小说也同时由新世界出版社推出。

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洋溢着阳刚之气的文学形式,不管是建国前的旧体武侠,还是1955年梁羽生以一部《龙虎斗京华》开创出新派武侠小说,在庞大的创作队伍中,始终是男性作家一统天下。

而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有了改变,以沧月、沈璎璎、萧如瑟等为代表的许多女性写手开始在网络上创作武侠小说,这些女性作者都很年轻,而且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甚至硕士、博士都不在少数。由于文字功底较为扎实,又与当前年轻读者有共同语言,这使得她们的小说在年轻读者中大受欢迎。

2004年,在《今古传奇》杂志社举办的“首届中国大学生武侠小说创作大赛”中,经过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温瑞安以及其他专家的评选,获奖者中女性就占了将近半数,而沧月更击败众多男作者,夺得一等奖。

女作者创作的这些小说也引起了出版界的注意,先是一些杂志刊载,接着一些出版社也出版了单行本,而随着小说由网络走向商业化市场,这些小说也开始被冠上了“女子武侠”、“美少女武侠”的名头。

在“女子武侠”被炒得火热的同时,质疑的声音也没有停止过。在“天涯社区”网站的“仗剑天涯”版块上,就有人发帖对“女子武侠”提出不同观点,认为所谓的“女子武侠”不过是套了个武侠外套的言情小说而已,和琼瑶、张爱玲的小说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只是出版商用来炒作的一个噱头。还有人提出,“如果武侠小说要区分出女子武侠,是不是以后科幻小说要分出女子科幻,悬疑小说要分出女子悬疑?”有媒体也对这些女性武侠作者的头衔提出了质疑,认为过于夸张,有炒作之嫌。

在质疑与热捧之间,作者自己怎么看待“女子武侠”呢?“女子武侠”是炒作噱头,还是一种新的文化潮流呢?

●“女子武侠”是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网络上人气颇高的女性武侠写手蒋胜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武侠都是由男性视角作为切入点,即使有一些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实际上也是男性作家眼中的女性视角,而‘女子武侠’由于作者是女性,才真正以女性视角作为切入点,这是它与传统武侠最大的不同。”

温瑞安也认同“女子武侠”对武侠小说创作的重要补充作用。他认为,长期以来,武侠小说都不大写女性的感受,充满男权主义,而随着新武侠中女性武侠的兴起,武侠小说也达到了刚柔并济的境地。

沈璎璎则认为,传统武侠反映的是金庸、古龙那个时代的观点,而“女子武侠”反映的是新时代女性作者的观点、声音,也反映出了当代女性主义觉醒的特点。

对于有人所提出的“女子武侠只不过是套着武侠外壳的言情小说”,蒋胜男表示:“对我而言,所谓的武侠只不过是个筐,各种新的旧的观点、思维都可以糅合在一起,只要协调就可以了。”沈璎璎则表示,读者愿意把她的小说看成武侠小说也好,看成文艺言情小说也罢,都是读者自己的自由,作为作者,她只写出自己要写的东西。

萧如瑟则对“女子武侠”的出现有自己的看法,“其实只是由于许多女作者扎堆写武侠,又大量出版,才有了这个称呼。”

●谁在读“女子武侠”

传统武侠曾经一度占据了中国通俗小说的主要市场,那现在所谓的“女子武侠”又都是什么人在读呢?

记者在读者见面会以及北京秋季书市上看到,购书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偶尔也有几位中老年人,一问都是给自己孩子买的。而且,读者中男性竟然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新世界出版社发行部魏宏向记者表示:“其实读者群是在出版前就形成的,早在她们在网上写小说时,就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忠实读者,小说出版后,这些读者虽然已经在网上看过小说,但还是会来购买的。”

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杨雨前则告诉记者,“女子武侠”的读者以学生居多,大学生、中学生都有,这些读者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对于自己喜欢的作者愿意花钱购买她的书,以表示支持。

小唐是一名中国传媒大学大三的学生,她向记者列举了一大堆喜欢沧月小说的理由:“我很喜欢其中一些人物的性格,小说也很好看。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幻想,而沧月的小说想象力丰富。”

在这些读者中,有的已经开始效仿起心中的“偶像”。记者在读者见面会现场就看到,不止一位读者拉住曾策划、包装这批“女子武侠”的工作人员,表示想向他们投稿。

很显然,不管“女子武侠”是不是商业炒作的噱头,但它确实拥有了自己的读者。而现场会上一位读者的观点更是耐人寻味:“我买她们的书其实从没管是‘女子武侠’还是‘男子武侠’,我只是喜欢小说本身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