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感碎片 |
文化中国
女子新武侠:悄然崛起的“铿锵玫瑰”
2005-11-21 10:50: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近两年来,一批由青年女作家创作的武侠小说引起注意,被称为“女子新武侠”。其代表人物认为:“武侠也需要更新和演变,而女性作者的加入是一种必然趋势”。女子新武侠在2005年异军突起,成为书市的一抹异彩,也在文学界和批评界引起关注和讨论,专家们从武侠小说、文学创作和女性主义等视角来审视这个新现象。
女子新武侠异军突起
要想知道一位名人的人气如何,现在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查看他在百度贴吧的排名。截止到11月18日0:00,在“文学艺术类人物”一栏中排名第一的是金庸,古龙则排名第六,是金庸之后排名最靠前的武侠小说家。那排在古龙之后的“武林大侠”又是谁?——你肯定会猜错——不是梁羽生,是年轻的内地武侠女作家沧月。
当然这只是个单纯体现人气的文学艺术名人榜,并不代表他们实际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价值,不过也的确较真实地说明了上榜者受网友关注的程度。
近两年来,内地女子新武侠发展之势可以用“异军突起”来形容。一批年轻女作者先借网络的平台发表自己的武侠小说,继而进军传统武侠小说杂志,最后作品得以以纸质书的形式强占图书市场,以相当大的销量为如今普遍不景气的出版界打了一剂强心针。
武侠也需更新和演变
今年出版的内地女作者的武侠小说数量空前,几乎走入任何一家书店,都会看到她们的作品被摆放在较醒目的位置。沧月的作品现在首印至少是五万。
无论是否得到文学界认可,出版与销售情况证明,她们已得到读者的肯定,切切实实地在图书市场掀起了一阵女子新武侠风潮。
以往以金庸、古龙、梁羽生为代表的武侠大师们皆是男子,而在武侠创作后继乏人的状况延续几年之后,一改江湖颓势的作者竟是一群女子,这是个有趣的现象。
“随着国内都市文化的兴起,武侠文化也随之复兴,一些女性写手开始写武侠,她们可能或多或少,有意识无意识地接受了女性主义的影响,而且因为女性的关系,她们对江湖的认知也全然不同,容易出新意。”《今古传奇》武侠版的主编木剑客说:“其实也不仅限于武侠小说领域,这是个普遍现象,好像很多的类型文化里,女作家都多了起来。”
武侠女作者蒋胜男认为这是时代变迁的结果:“过去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得到的信息量也较少,同时出于传统观念,女性涉及武侠较少。现在武侠女作者的出现,是跟社会进步同步的。女子武侠的成功,是一种大势所趋,作为男性写手,在后金庸时代苦恼,面临着无法突破前人们的大山时,女子武侠却以另类的角度,轻轻松松绕过大山,走入人们的眼中。喜爱武侠的人们,在大师之后的长久空挡里,意外地迎来了另一种武侠,他们会为这另一种视角而惊喜。它填补了这份空缺,所以走红书市。”
沧月也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总结为“世易时移”:“女性在文学方面本身具有天赋,不会因为题材的不同而有先天缺陷。而如今不过是时代更好了一些,包容性和开放性更多了。武侠也需要更新和演变,而女性作者的加入是一种必然趋势。”
努力走出前辈的影子
年轻、高学历是女子新武侠作者们的普遍特点,多毕业于著名高校,其中不少人还拥有硕士以上文凭:沧月是浙江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硕士,与沧月并称“武侠两生花”的沈璎璎是协和医科大学博士……一般她们都有一份很好的本职工作,设计师、工程师、医生、企业部门主管等等,良好的教育使她们锻炼出了不俗的文笔,无衣食之忧,写作成了纯粹的业余兴趣,这又令她们目的单纯,文完全是有感而发,清新自然,这是她们的优点,也是打动读者的一大原因。
选择写武侠源自她们从小对武侠小说的热爱。她们通常从小学起便开始阅读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著名武侠小说家的小说,中学开始尝试在笔记本上写自己构思的江湖故事,起初的小说只流传于密友之间,直到大学以后网络的出现给她们提供了与更多人分享、交流的平台。晋江和九界原创网的驻站专栏作者晴空表示:“因网络认识了一些朋友和读者,也正是她们的催促和鼓励让我写了这么多。”
虽然她们无一例外地阅读过金、古、梁等武侠前辈们的大作,都表示过不同程度的欣赏和喜爱,但真正影响到她们写作风格的并不仅仅是武侠小说。擅长写与历史政治军事结合的武侠小说的作者天平认为:“说到对我写作风格和审美观的影响,好像一些历史小说更为重要。”晴空则说对她影响最大的作家是法国的大仲马和清朝的女作家陈端生:“前者利用历史衍生的浪漫传奇,后者接近时代叛逆的女权思想,都很深地打动过我。”
在写作时,她们也注意到应与前辈大师们的风格有所区别,不要盲目模仿,走他们惯有的路子。以半部《庆熹纪事》就已红遍网络的红猪侠提到这点更是直言不讳:“他们一代人的影响何其深远,无须我们多说。我们当有觉悟:要另辟蹊径,不要写得跟他们一样。”
女子新武侠:在责难和冷漠中前行
自从女子新武侠作品诞生以来,批评的声音就不间断,有的对女性是否有能力描写充满阳刚之气的“武侠”感到怀疑,有的质疑女子新武侠是否有创新,还有的质疑这些作品是否具有文学价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女作者们也在思考这些问题,并对这些质疑做出回答。
VS 男读者
披着武侠外衣写言情?
女子新武侠相较于传统武侠的新意主要在于带女性主义色彩。以往的武侠小说基本都是以男性视角作为切入点,展现的是体现男子人生观、世界观的江湖,而现在女作者的作品改变了这种模式,她们描写的是以女性视角观察的江湖,善于塑造有独立思想和精神的女主角,使武侠小说中的女角们不再局限于花瓶形象,也不再作为男主角少奋斗十年的工具存在。
男作者写武侠多半致力于表现江湖风云、英雄霸业、军事历史等内容,而女作者更擅长表达对爱情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思考,对个体的关注要超过群体,更注重个人的表述和圆满。因此女作者的武侠小说的情感描写通常会比较细腻,文风上也更倾向阴柔华美,这也激发了一部分男性读者的怒气,认为她们是“披着武侠外衣写言情”。
一位《今古传奇》的男读者言辞激烈地在网络论坛上表示,他看了武侠女作者们“一票软绵绵你情我爱的东西”以后被憋得透不过气来:“她们是披着武侠外衣写言情。一回两回俺还能容忍,多了就忍不住火冒三丈了。中国怎么硬是阴盛阳衰啊?大老爷们,给点阳刚气来瞧瞧成不成?”
面对这样的指责,武侠女作者天平说女作者的小说中爱情成分较多是自然现象,但并不足以影响到武侠小说的性质:“女作者们把武侠小说中关于传统侠义的成分更进一步地削弱了,把当中关于人性的挣扎命运悲情的成分加重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性作者的作品比男性作者更具有向现代小说靠拢的倾向,更具有与传统武侠的局限性告别的坚定性,同时也进一步地割裂了武侠与其传统源头的关系。文字风格更倾向于文艺化、美化。更多地出现经过认真刻画的女性主角,以及以女性视角观察和描述的江湖社会。当然,关于爱情的成分,也自然多了起来。”
男读者对女作者的作品不满除了言情方面,通常还会觉得整体故事氛围都太阴沉,不符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世界,很多人对女子武侠作品甚至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天平不希望读者对她的评价受性别影响,在写作时无论题材、文风都注意尽量中性化,这导致了一个令她啼笑皆非的结果,许多男读者看了她的作品后会如此“夸奖”她:“哇,根本看不出来你是女的!”
而蒋胜男和沧月则对男读者的抨击嗤之以鼻。蒋胜男觉得引起他们反感的根源在于:“我们笔下的女主角不够温柔,太有主见,‘心狠手辣’,让他们非常郁闷,不能YY(意淫)。”沧月更直接了当地向男士们下了战书:“如果不服,放马过来,把读者和市场抢回去就是。”
VS 文学界
不被文学界认可的快餐作品?
传统文学界人士对女子新武侠普遍反应冷淡,在记者问到的十余位作家、文学批评家、报刊文化版编辑和记者中,除了香港武侠小说家温瑞安,无一人表示曾看过这些新生代女子武侠作者的书,他们把这类型的小说归入“快餐文学”中。
女作者们也没为这种状况感到不悦或气馁。“如果对于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写手来说,有什么最不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获得当今文学界的认可了。”天平说。
红猪侠觉得武侠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已被剥离得仅剩两点:敢言与诚信。如果现代人认可这两个价值观,他们势必会接受武侠,无论是旧的、新的,是男作者写的还是女作者写的:“很多人认为网络新武侠小说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快餐文学,这是因为写的人太多了,写得太差了,并非说这个题材本身是什么糟粕。”
蒋胜男的这段话可以代表大多数武侠女作者的观点:“我们很难去改变别人的眼光,但是我们却可以对自己有所要求,不要写文章写成快餐文学,不要去写那种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字,时候到了,积累够了,自然会得到人们的肯定。金庸不也是背着武侠不上台面的名儿许多年之后,才被视为文学家的?”
十七岁的高中生丁婷是内地女子新武侠的忠实读者,在这个问题上,她也有自己的看法:“我知道我父母、老师和文学界人士都看不起年轻女写手们写的武侠小说,但他们年轻时不也是看着类型相似的琼瑶、金庸的书过来的?在这些新作者出现之前,我们看的是港台小说,现在我们有内地自产的同类小说了,质量并不比港台小说差,为什么不对她们稍加肯定呢?不过她们也没必要一定要获得文学界的认可,销量是王道,只要书畅销,不愁没好发展。”
销量是王道?这话不知道会不会引发一轮类似“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批判。其实新生代武侠女作者与超女倒颇有可比性:她们依靠大众的关注和支持一下就红了,在所属领域传统势力的漠视甚至鄙视之下,她们探索着前行,坚持寻找世俗的胜利,。
专家观点
温瑞安:女作家比较有恒心
女作家比较有静意和恒心,男作家活动和选择都相对较多,比较浮躁。女子写武侠,笔触目光行文都见细腻,皆有不同。男作家写武侠足足写了百年风骚,轮也该轮到女侠们独当一面至少撑个半边天了。
南方都市报:如果按时代特征分,武侠小说大致可以分成几代?现在这一代新武侠应该怎么命名比较合适?
温瑞安:要介绍武侠小说分类史不是容易的事。我不想说长了,也不想说得太简了,免得使人误会。只愿提到一点:新派武侠小说其实已经不“新”了,从梁羽生、金庸那代叫“新”派,到古龙仍叫“新”派,已不太妥当了。我期待“超新派”及“新生代”武侠能够早辟新天,另创气候。
南方都市报:你觉得自己有别于前人的风格和优点是什么?
温瑞安:我的语言。诗是文学中最宝贵的血液,我是写诗出身的。另外我对电影有参与,四十多年来一直关注电影,每天平均欣赏一部以上的电影,所以影像感极好,更何况我年纪小时是先绘画武侠再转成文字的,我以画画方式来写武侠。而且我的生活五十多年来都十分江湖,非常武侠。我的武侠往往跟现实结合,例如“今之侠者”系列。
南方都市报:网络的出现为更多人提供了发布自己作品的平台,很多年轻的武侠小说作者随之涌现,你会不会去看他们的作品?在内地新生的武侠小说作者中您觉得谁的发展空间较大?
温瑞安:假如我有时间,一定会。事实上,我会。手上就有一大把名字:沧月、沈璎璎、蒋胜男、步非烟……(他列举了三十多位作者的名字,其中一半以上是女作者)她们都写得各有特色,是中国武侠未来的希望。侠义根本在神州!
南方都市报:现在网上写武侠的女作者并不比男作者少,甚至出书的女作者还更多些,您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男作者的武侠小说风格相比,这些女作者的风格有何特点?
温瑞安:因为女作家比较有静意和恒心,男作家活动和选择都相对较多,比较浮躁。一个作家心浮意躁,作品也会意马心猿而收不住,不够沉着。女子写武侠,笔触目光行文都见细腻,皆有不同。男作家写武侠足足写了百年风骚,轮也该轮到女侠们独当一面至少撑个半边天了。
南方都市报:与你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家相比,新生代的作者优缺点分别是什么?现在限制他们的作品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因素是什么?
温瑞安:新生代太幸福了。而且因为有网络的平台,发表也太容易些了,磨练不足,经验不够,这包括了文笔、阅读和阅历,底气不够火候。我们那一代,写作是在现实里打铁一样锤炼出来的,少点斗志与毅力都不行,但他们热烈、激情,而且有才气、才情,也正好有网络的传播,以及与各种新事物,例如电玩、网游等新娱乐、媒介的结合,当可以产生一新耳目的花火来。
南方都市报:虽然新生代武侠小说作者在网络上很成功,书的销量也不少,但很多人仍视网络新武侠小说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快餐文学,你怎样看待这样的情况?
温瑞安:是吗?我不知道什么是“大雅之堂”。从广义上看,如果“中国文学经典名著”就是“大雅”,那么,我们武侠味很浓的《三国》、《水浒》、《西游》等名著早就“登”上这个堂,稳坐钓鱼台好久了。真是对不起了,我们怎么能太快断论新一代武侠就无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或金庸、古龙那样殿堂级的高手辈出呢?
文化解读
江湖、网络和性别治安
越来越多的女性作者,在网络上书写她们的武侠小说,并越来越多地改变了武侠小说由男人写给男人看的江湖格局。城堡不见了,情感作为自由的荒野,在那里奔跑,不为了谁,只为了她们自己。
都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是那些老派的成年男人写给老派的成年男人看的,应该是成年男人的童话,比如金庸的作品。女人们在那里四分五裂,那么痴情、那么邪恶,要么温柔得一塌糊涂,那么凶狠得触目惊心。金庸的女人们基本可以构成一个女疯子军团,但金庸控制着疯癫,用情感监禁女人。其实,在金庸的江湖上没有女人,尽管她们也到处跑,她们在狂奔,奔向的是男人,江湖在她们的身后消隐。这些带着痴情面具的女人,是江湖上耸立的孤独城堡,邪恶一般是痴情灾变的结果,因为男人不要她了,武功再高强,也很可怜;如果智慧并且貌美,那么就让她去作男侠的高级助理,让心爱的人迅速走上成功的捷径。所以,老派武侠小说是童话,在童贞男的眼里,女人被种类化,因为心智发育的不健全,还没有能力承担复杂,江湖如此险恶,女人如此简单,女人成了江湖的最后慰藉,并打上标签,便于劳累的英雄们安全使用。
可是新武侠小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作者,在网络上书写她们的武侠小说,并越来越多地改变了武侠小说由男人写给男人看的江湖格局。城堡不见了,情感作为自由的荒野,在那里奔跑,不为了谁,只为了她们自己。这些女性作者刺破了成年男人的童话梦,她们笔下的女人一个一个的赫然醒目,因为是“我手写我心”,所以小说中的女人不再是男人想像的产物。江湖的心理治安制度受到挑衅,她们得到的是关注与攻击,江湖和网络一起,构成了解放与囚禁的双重悖论。
因为及时地发现了出版市场对自己的控制,她们对任何标签基本持有警惕的态度,因为这个现实江湖一样的险象环生,逃避是无济于事的。性别既是陷阱也可以是暗器,在网络时代,女人写武侠,像中性人和变性人一样,让读者兴奋不已。在技术更新和欲望更新同步的情况下,任何颠覆行为,很快地会被商业机制消化和重新编制,“野蛮女友”和“超级女声”,以及新派武侠小说,和媒介与商业传播交换利润的同时,关于女人该如何重新表达的问题,被捆绑在一起。虽然是捆绑式销售,但这个问题作为商业的剩余价值,至少影响了我们对性别的看法,这就够了。
张念(文化批评家)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聂蔚
女子新武侠:悄然崛起的“铿锵玫瑰”
2005-11-21 10:50: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近两年来,一批由青年女作家创作的武侠小说引起注意,被称为“女子新武侠”。其代表人物认为:“武侠也需要更新和演变,而女性作者的加入是一种必然趋势”。女子新武侠在2005年异军突起,成为书市的一抹异彩,也在文学界和批评界引起关注和讨论,专家们从武侠小说、文学创作和女性主义等视角来审视这个新现象。
女子新武侠异军突起
要想知道一位名人的人气如何,现在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查看他在百度贴吧的排名。截止到11月18日0:00,在“文学艺术类人物”一栏中排名第一的是金庸,古龙则排名第六,是金庸之后排名最靠前的武侠小说家。那排在古龙之后的“武林大侠”又是谁?——你肯定会猜错——不是梁羽生,是年轻的内地武侠女作家沧月。
当然这只是个单纯体现人气的文学艺术名人榜,并不代表他们实际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价值,不过也的确较真实地说明了上榜者受网友关注的程度。
近两年来,内地女子新武侠发展之势可以用“异军突起”来形容。一批年轻女作者先借网络的平台发表自己的武侠小说,继而进军传统武侠小说杂志,最后作品得以以纸质书的形式强占图书市场,以相当大的销量为如今普遍不景气的出版界打了一剂强心针。
武侠也需更新和演变
今年出版的内地女作者的武侠小说数量空前,几乎走入任何一家书店,都会看到她们的作品被摆放在较醒目的位置。沧月的作品现在首印至少是五万。
无论是否得到文学界认可,出版与销售情况证明,她们已得到读者的肯定,切切实实地在图书市场掀起了一阵女子新武侠风潮。
以往以金庸、古龙、梁羽生为代表的武侠大师们皆是男子,而在武侠创作后继乏人的状况延续几年之后,一改江湖颓势的作者竟是一群女子,这是个有趣的现象。
“随着国内都市文化的兴起,武侠文化也随之复兴,一些女性写手开始写武侠,她们可能或多或少,有意识无意识地接受了女性主义的影响,而且因为女性的关系,她们对江湖的认知也全然不同,容易出新意。”《今古传奇》武侠版的主编木剑客说:“其实也不仅限于武侠小说领域,这是个普遍现象,好像很多的类型文化里,女作家都多了起来。”
武侠女作者蒋胜男认为这是时代变迁的结果:“过去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得到的信息量也较少,同时出于传统观念,女性涉及武侠较少。现在武侠女作者的出现,是跟社会进步同步的。女子武侠的成功,是一种大势所趋,作为男性写手,在后金庸时代苦恼,面临着无法突破前人们的大山时,女子武侠却以另类的角度,轻轻松松绕过大山,走入人们的眼中。喜爱武侠的人们,在大师之后的长久空挡里,意外地迎来了另一种武侠,他们会为这另一种视角而惊喜。它填补了这份空缺,所以走红书市。”
沧月也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总结为“世易时移”:“女性在文学方面本身具有天赋,不会因为题材的不同而有先天缺陷。而如今不过是时代更好了一些,包容性和开放性更多了。武侠也需要更新和演变,而女性作者的加入是一种必然趋势。”
努力走出前辈的影子
年轻、高学历是女子新武侠作者们的普遍特点,多毕业于著名高校,其中不少人还拥有硕士以上文凭:沧月是浙江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硕士,与沧月并称“武侠两生花”的沈璎璎是协和医科大学博士……一般她们都有一份很好的本职工作,设计师、工程师、医生、企业部门主管等等,良好的教育使她们锻炼出了不俗的文笔,无衣食之忧,写作成了纯粹的业余兴趣,这又令她们目的单纯,文完全是有感而发,清新自然,这是她们的优点,也是打动读者的一大原因。
选择写武侠源自她们从小对武侠小说的热爱。她们通常从小学起便开始阅读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著名武侠小说家的小说,中学开始尝试在笔记本上写自己构思的江湖故事,起初的小说只流传于密友之间,直到大学以后网络的出现给她们提供了与更多人分享、交流的平台。晋江和九界原创网的驻站专栏作者晴空表示:“因网络认识了一些朋友和读者,也正是她们的催促和鼓励让我写了这么多。”
虽然她们无一例外地阅读过金、古、梁等武侠前辈们的大作,都表示过不同程度的欣赏和喜爱,但真正影响到她们写作风格的并不仅仅是武侠小说。擅长写与历史政治军事结合的武侠小说的作者天平认为:“说到对我写作风格和审美观的影响,好像一些历史小说更为重要。”晴空则说对她影响最大的作家是法国的大仲马和清朝的女作家陈端生:“前者利用历史衍生的浪漫传奇,后者接近时代叛逆的女权思想,都很深地打动过我。”
在写作时,她们也注意到应与前辈大师们的风格有所区别,不要盲目模仿,走他们惯有的路子。以半部《庆熹纪事》就已红遍网络的红猪侠提到这点更是直言不讳:“他们一代人的影响何其深远,无须我们多说。我们当有觉悟:要另辟蹊径,不要写得跟他们一样。”
女子新武侠:在责难和冷漠中前行
自从女子新武侠作品诞生以来,批评的声音就不间断,有的对女性是否有能力描写充满阳刚之气的“武侠”感到怀疑,有的质疑女子新武侠是否有创新,还有的质疑这些作品是否具有文学价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女作者们也在思考这些问题,并对这些质疑做出回答。
VS 男读者
披着武侠外衣写言情?
女子新武侠相较于传统武侠的新意主要在于带女性主义色彩。以往的武侠小说基本都是以男性视角作为切入点,展现的是体现男子人生观、世界观的江湖,而现在女作者的作品改变了这种模式,她们描写的是以女性视角观察的江湖,善于塑造有独立思想和精神的女主角,使武侠小说中的女角们不再局限于花瓶形象,也不再作为男主角少奋斗十年的工具存在。
男作者写武侠多半致力于表现江湖风云、英雄霸业、军事历史等内容,而女作者更擅长表达对爱情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思考,对个体的关注要超过群体,更注重个人的表述和圆满。因此女作者的武侠小说的情感描写通常会比较细腻,文风上也更倾向阴柔华美,这也激发了一部分男性读者的怒气,认为她们是“披着武侠外衣写言情”。
一位《今古传奇》的男读者言辞激烈地在网络论坛上表示,他看了武侠女作者们“一票软绵绵你情我爱的东西”以后被憋得透不过气来:“她们是披着武侠外衣写言情。一回两回俺还能容忍,多了就忍不住火冒三丈了。中国怎么硬是阴盛阳衰啊?大老爷们,给点阳刚气来瞧瞧成不成?”
面对这样的指责,武侠女作者天平说女作者的小说中爱情成分较多是自然现象,但并不足以影响到武侠小说的性质:“女作者们把武侠小说中关于传统侠义的成分更进一步地削弱了,把当中关于人性的挣扎命运悲情的成分加重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性作者的作品比男性作者更具有向现代小说靠拢的倾向,更具有与传统武侠的局限性告别的坚定性,同时也进一步地割裂了武侠与其传统源头的关系。文字风格更倾向于文艺化、美化。更多地出现经过认真刻画的女性主角,以及以女性视角观察和描述的江湖社会。当然,关于爱情的成分,也自然多了起来。”
男读者对女作者的作品不满除了言情方面,通常还会觉得整体故事氛围都太阴沉,不符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世界,很多人对女子武侠作品甚至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天平不希望读者对她的评价受性别影响,在写作时无论题材、文风都注意尽量中性化,这导致了一个令她啼笑皆非的结果,许多男读者看了她的作品后会如此“夸奖”她:“哇,根本看不出来你是女的!”
而蒋胜男和沧月则对男读者的抨击嗤之以鼻。蒋胜男觉得引起他们反感的根源在于:“我们笔下的女主角不够温柔,太有主见,‘心狠手辣’,让他们非常郁闷,不能YY(意淫)。”沧月更直接了当地向男士们下了战书:“如果不服,放马过来,把读者和市场抢回去就是。”
VS 文学界
不被文学界认可的快餐作品?
传统文学界人士对女子新武侠普遍反应冷淡,在记者问到的十余位作家、文学批评家、报刊文化版编辑和记者中,除了香港武侠小说家温瑞安,无一人表示曾看过这些新生代女子武侠作者的书,他们把这类型的小说归入“快餐文学”中。
女作者们也没为这种状况感到不悦或气馁。“如果对于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写手来说,有什么最不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获得当今文学界的认可了。”天平说。
红猪侠觉得武侠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已被剥离得仅剩两点:敢言与诚信。如果现代人认可这两个价值观,他们势必会接受武侠,无论是旧的、新的,是男作者写的还是女作者写的:“很多人认为网络新武侠小说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快餐文学,这是因为写的人太多了,写得太差了,并非说这个题材本身是什么糟粕。”
蒋胜男的这段话可以代表大多数武侠女作者的观点:“我们很难去改变别人的眼光,但是我们却可以对自己有所要求,不要写文章写成快餐文学,不要去写那种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字,时候到了,积累够了,自然会得到人们的肯定。金庸不也是背着武侠不上台面的名儿许多年之后,才被视为文学家的?”
十七岁的高中生丁婷是内地女子新武侠的忠实读者,在这个问题上,她也有自己的看法:“我知道我父母、老师和文学界人士都看不起年轻女写手们写的武侠小说,但他们年轻时不也是看着类型相似的琼瑶、金庸的书过来的?在这些新作者出现之前,我们看的是港台小说,现在我们有内地自产的同类小说了,质量并不比港台小说差,为什么不对她们稍加肯定呢?不过她们也没必要一定要获得文学界的认可,销量是王道,只要书畅销,不愁没好发展。”
销量是王道?这话不知道会不会引发一轮类似“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批判。其实新生代武侠女作者与超女倒颇有可比性:她们依靠大众的关注和支持一下就红了,在所属领域传统势力的漠视甚至鄙视之下,她们探索着前行,坚持寻找世俗的胜利,。
专家观点
温瑞安:女作家比较有恒心
女作家比较有静意和恒心,男作家活动和选择都相对较多,比较浮躁。女子写武侠,笔触目光行文都见细腻,皆有不同。男作家写武侠足足写了百年风骚,轮也该轮到女侠们独当一面至少撑个半边天了。
南方都市报:如果按时代特征分,武侠小说大致可以分成几代?现在这一代新武侠应该怎么命名比较合适?
温瑞安:要介绍武侠小说分类史不是容易的事。我不想说长了,也不想说得太简了,免得使人误会。只愿提到一点:新派武侠小说其实已经不“新”了,从梁羽生、金庸那代叫“新”派,到古龙仍叫“新”派,已不太妥当了。我期待“超新派”及“新生代”武侠能够早辟新天,另创气候。
南方都市报:你觉得自己有别于前人的风格和优点是什么?
温瑞安:我的语言。诗是文学中最宝贵的血液,我是写诗出身的。另外我对电影有参与,四十多年来一直关注电影,每天平均欣赏一部以上的电影,所以影像感极好,更何况我年纪小时是先绘画武侠再转成文字的,我以画画方式来写武侠。而且我的生活五十多年来都十分江湖,非常武侠。我的武侠往往跟现实结合,例如“今之侠者”系列。
南方都市报:网络的出现为更多人提供了发布自己作品的平台,很多年轻的武侠小说作者随之涌现,你会不会去看他们的作品?在内地新生的武侠小说作者中您觉得谁的发展空间较大?
温瑞安:假如我有时间,一定会。事实上,我会。手上就有一大把名字:沧月、沈璎璎、蒋胜男、步非烟……(他列举了三十多位作者的名字,其中一半以上是女作者)她们都写得各有特色,是中国武侠未来的希望。侠义根本在神州!
南方都市报:现在网上写武侠的女作者并不比男作者少,甚至出书的女作者还更多些,您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男作者的武侠小说风格相比,这些女作者的风格有何特点?
温瑞安:因为女作家比较有静意和恒心,男作家活动和选择都相对较多,比较浮躁。一个作家心浮意躁,作品也会意马心猿而收不住,不够沉着。女子写武侠,笔触目光行文都见细腻,皆有不同。男作家写武侠足足写了百年风骚,轮也该轮到女侠们独当一面至少撑个半边天了。
南方都市报:与你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家相比,新生代的作者优缺点分别是什么?现在限制他们的作品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因素是什么?
温瑞安:新生代太幸福了。而且因为有网络的平台,发表也太容易些了,磨练不足,经验不够,这包括了文笔、阅读和阅历,底气不够火候。我们那一代,写作是在现实里打铁一样锤炼出来的,少点斗志与毅力都不行,但他们热烈、激情,而且有才气、才情,也正好有网络的传播,以及与各种新事物,例如电玩、网游等新娱乐、媒介的结合,当可以产生一新耳目的花火来。
南方都市报:虽然新生代武侠小说作者在网络上很成功,书的销量也不少,但很多人仍视网络新武侠小说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快餐文学,你怎样看待这样的情况?
温瑞安:是吗?我不知道什么是“大雅之堂”。从广义上看,如果“中国文学经典名著”就是“大雅”,那么,我们武侠味很浓的《三国》、《水浒》、《西游》等名著早就“登”上这个堂,稳坐钓鱼台好久了。真是对不起了,我们怎么能太快断论新一代武侠就无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或金庸、古龙那样殿堂级的高手辈出呢?
文化解读
江湖、网络和性别治安
越来越多的女性作者,在网络上书写她们的武侠小说,并越来越多地改变了武侠小说由男人写给男人看的江湖格局。城堡不见了,情感作为自由的荒野,在那里奔跑,不为了谁,只为了她们自己。
都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是那些老派的成年男人写给老派的成年男人看的,应该是成年男人的童话,比如金庸的作品。女人们在那里四分五裂,那么痴情、那么邪恶,要么温柔得一塌糊涂,那么凶狠得触目惊心。金庸的女人们基本可以构成一个女疯子军团,但金庸控制着疯癫,用情感监禁女人。其实,在金庸的江湖上没有女人,尽管她们也到处跑,她们在狂奔,奔向的是男人,江湖在她们的身后消隐。这些带着痴情面具的女人,是江湖上耸立的孤独城堡,邪恶一般是痴情灾变的结果,因为男人不要她了,武功再高强,也很可怜;如果智慧并且貌美,那么就让她去作男侠的高级助理,让心爱的人迅速走上成功的捷径。所以,老派武侠小说是童话,在童贞男的眼里,女人被种类化,因为心智发育的不健全,还没有能力承担复杂,江湖如此险恶,女人如此简单,女人成了江湖的最后慰藉,并打上标签,便于劳累的英雄们安全使用。
可是新武侠小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作者,在网络上书写她们的武侠小说,并越来越多地改变了武侠小说由男人写给男人看的江湖格局。城堡不见了,情感作为自由的荒野,在那里奔跑,不为了谁,只为了她们自己。这些女性作者刺破了成年男人的童话梦,她们笔下的女人一个一个的赫然醒目,因为是“我手写我心”,所以小说中的女人不再是男人想像的产物。江湖的心理治安制度受到挑衅,她们得到的是关注与攻击,江湖和网络一起,构成了解放与囚禁的双重悖论。
因为及时地发现了出版市场对自己的控制,她们对任何标签基本持有警惕的态度,因为这个现实江湖一样的险象环生,逃避是无济于事的。性别既是陷阱也可以是暗器,在网络时代,女人写武侠,像中性人和变性人一样,让读者兴奋不已。在技术更新和欲望更新同步的情况下,任何颠覆行为,很快地会被商业机制消化和重新编制,“野蛮女友”和“超级女声”,以及新派武侠小说,和媒介与商业传播交换利润的同时,关于女人该如何重新表达的问题,被捆绑在一起。虽然是捆绑式销售,但这个问题作为商业的剩余价值,至少影响了我们对性别的看法,这就够了。
张念(文化批评家)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聂蔚
前一篇:大宋女主刘娥(中卷)38
后一篇:女子新武侠之新闻报导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