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赛金花故居

(2009-09-24 00:00:00)
标签:

赛金花故居

瓦德西

木楼

羊脂球

宏村

旅游

杂谈

分类: 人在旅途

(原创)

2005夏天,我们去黄山游玩过后,便想去附近的景点看一看。我们原本的目标是黟县著名的西递、宏村,可花了200块,打了辆的,大老远的从黄山市跑到西递门口时,那卖票的人竟然对着老公,从头打量到脚,然后说:“出示护照,才给卖票。”忘记是多少钱门票了,反正是和国人票价比,翻了几个跟头了。

老公那天也很生气,就是咽不下这口邪气,他认为该花的钱,再多也掏,不该花的、不明不白的钱,一分也不出(可你也不想想,这是在中国,国情不同啊访赛金花故居)。于是发狠:“告诉他,没带护照!”转身走了。

其实我以前在黄山工作时,曾去过西递宏村一次,感觉还挺好。我单位的一个小姑娘,家就在宏村里,说这里的村民个个都是导游,只要有村里人领着进去,说是家里客人,也就给进了。不知现在才短短几年,怎么民风也不再淳朴了?

出租车司机不过意了,觉得客人给200块,拉到地方,却连门也没给进,于是连忙给我们推荐其他附近的景点。说附近还有个老木楼,全木结构的,保留至今,实属罕见。

那就去看看吧。

访赛金花故居

                          在黄山脚下

 

访赛金花故居

                          我最喜欢的竹子

 

访赛金花故居

                             黄山红叶

 

访赛金花故居

                   新安江水

下面的照片就是老木屋的。

访赛金花故居

 老公对这个木楼看得入了迷,手里的相机不停地咔嚓着,嘴里还啧啧称奇着。

访赛金花故居

精美雅致的雕花,可以想像木匠们是怎样长时间地辛勤劳作,才使这座木楼得以建成?

 

访赛金花故居

  古老的木楼仍有后人居住着,客厅正中的花瓶、古钟、镜子,是徽州古民居的传统摆放格局。

 

回到屯溪,老公就急吼吼地去“淘”宝,终于花重金,扛回了四扇雕花木窗,据说还是清朝的,距今已有150年了,且有出境证书(鬼知道是真是假)。一直挂在客厅的最显眼处,一有客人来,就向他们炫耀一番,而那帮老外,还邹是挺喜欢滴,看得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访赛金花故居

 

从古木楼出来,我发现一个貌似园林的建筑一闪而过,原来是赛金花故居!以前听说过这名字,可是不太清楚她的故事,那就正好也来看看吧。访赛金花故居

 

赛金花,一八七二年十月出生在黟县上轴村,十二岁时随父亲迁居徽州,因家道衰败,年少的赛金花就沦为“清信人”,也就是卖艺不卖身的艺妓,后嫁给清状元洪钧,成为状元夫人,并以公使夫人的身份,随夫出使俄、德、荷、奥四国。因外交事务,当时赛金花频繁出入于欧洲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凭她的美貌、气质和风度瀛得了欧洲人的普遍好感。被德皇后誉为“东方第一美人”。在此期间,赛金花结识了后来成为八国联军统帅的瓦德西,为她后来的传奇与争议埋下了伏笔。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期间,一次偶然使赛金花与联军统帅与瓦德西取得联系,并开始密切接触,在她的努力下,瓦德西向联军发布了两条命令:一是禁止士兵随意杀人。使北京避免了屠城之劫。后来辛丑和议之成,也多得益于她,因此京城人对她多有感激,称她“平康女侠”、“护国娘娘”、“议和人臣”、“赛二爷”等。

  访赛金花故居

                       赛金花的照片

 以今天的选美标准来看,赛金花好像并不算绝世美貌,不过我想还是她的聪颖、才智使她气度不凡的吧?

赛金花一生三度嫁与人妇,又三番沦落烟花巷重操旧业。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几个女人有她这般传奇的经历,也没有几个女人有她这么大起大落的命运;她是个集可悲、可叹、可怜、可敬于一身的非凡女子,也是那个时代具有象征意义的悲剧人生的代表。

 

访赛金花故居

 

赛金花故居——归园景区,地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景区内有赛氏旧居、赛金花亲手栽种的海棠花、赛金花使用过的水井、书斋和其它景物,辟有赛金花故居资料陈列馆,以及一富商赠予赛氏的一处徽州园林——归园。陈列馆内展示了从国内外收购的大量历史资料、赛金花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及刘半农、鲁迅、夏衍等名人对赛金花的评说,这些史料充分展示了赛金花扑朔迷离的一生。

 

访赛金花故居

 

访赛金花故居

 

访赛金花故居

 

访赛金花故居

       归园里面,亭台楼阁,假山湖石,灵秀俊逸,不亚于苏州园林。

 

访赛金花故居

    水上的画舫,见证了一代名妓的荣华风光和悲凉落寞。

 

访赛金花故居

   墙角处寂寞的芭蕉,似乎还在聆听当年丽人的叹息?

 

有人把她和法国名家笔下的妓女羊脂球相比,其实赛金花的功德比羊脂球的要大得多,但她的人生经历却远比羊脂球曲折悲惨许多,她的名字也被曾受益于她的同胞后人们,所刻意地淡忘着。

赛金花死时几近沦为乞丐,时年64岁。

 

要不是因为西递宏村的售票人的蛮横,我们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机会,阴差阳错地看到这些可能永远也不会看到的古迹。

从这点来说,还得谢谢他。访赛金花故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