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故事
(2009-09-24 02:04:51)
标签:
装修皮管床垫房东卫生间印度杂谈 |
分类: 印度见闻 |
(原创)
看了网上有关印度的文章后,突然勾起俺的回忆来,一吐为快。
我们在钦奈时,因为是租的房子,一旦发生什么电器问题啊,或者是卫生间漏水之类的问题,总是要向房东“汇报”,然后由房东去找修理人员;若干天后,他再打电话给我们,告诉我们今天或者明天,有人会来修理。
我们的灯总是有问题,原来都是房东安的那种每只至少60瓦的大白炽灯泡,既费电,还连个报纸都看不清。我们只好去店里买了好些节能灯来,好家伙!每个有130卢比,约20块人民币了!可换上灯后,发现有的灯还是不亮;或者是两个并蒂莲造型的灯具,往往“瞎”了其中一只;再或者是有时高兴了就亮,不高兴时就不亮。所以,赶紧打电话,报告了房东,房东还挺有效率,2天后打电话来,说第二天会来人修。
门铃响过,开门一看,果然是来修灯的,确切的说,是来修灯线路的。来人在门外褪去拖鞋,光着黑糊糊的脚进来(那里的人都是这样的风俗,尤其是下人进门)。我先示意,带他看了所有卧室、起居室等灯不亮的地方,来人开始工作了。
当他打开手上的破塑料袋时,着实吓了我一跳:那里面就躺着几根破电线头、螺丝刀,简陋之极,我怀疑国内卖破烂的货色都比他的多。
正愣神间,来人问我要试电笔,我的天!谁是修电器的啊,我?还是他?我拿出我家的工具箱,不夸张的说,俺的装备比他的这个“专业”电工,要齐100倍。
经过测试,果然是线路老化,接触不良(俺虽是外行,不用测也能猜出来)。下一步就是换线接线了,可电工没材料啊,于是又出门向隔壁的房东汇报(幸亏房东住得不远),回来告诉我,只能第二天,买好材料再来修了。得!没得选,只好等。
第二天,工人来了,开始修灯线路。客厅的还好,只需要站在凳子上就可以够着了。就见那人抖抖豁豁地把灯后面的线拽出来,捣鼓一阵,再接上,就那么用黑色胶布裹着,竖在灯上面,很是扎眼。哎,只要灯能亮,也管不了好看不好看了。到了修卧室灯时,眼见那电工跨腿光脚就要踩上我的被单,俺急忙叫佣人帮忙叫“停”,拿来了凳子,在床上先铺好报纸,再放好凳子,电工再上去操作。。。。。。
从接近中午开始,到下午结束,大约3-4个小时,总算把屋里的灯都弄亮了。这个电工还算是效率不错的。
印度的电器贵不说,质量还特差,比如我家卫生间的小灯泡,平均每2-3天就得换了,真不知道要是国内的厂家,早就没人买它的货,关门歇业了;可在这儿,你没得选,只能买它的,要不就摸黑,或点蜡烛。
到后来,另一个工人来修我家卫生间的的水龙头时,就没这么幸运了。
印度的卫生间不像国内,除了马桶冲水设备外,旁边还有一个皮管喷头,专门是用来冲洗的,所以在印度的卫生间,你是看不到有卫生纸供应的。俺从来都习惯放好卷纸(甚至从国内来时,俺就有英明预见,运来了不少),而那个皮管,我们根本没碰过,只是印度“阿姨”打扫卫生时,偶尔用用。可是有一天,阿姨报告说,卫生间皮管漏水,于是又打电话给房东。
几天后,工人来了,这个干脆一句英语不懂,我简直没法跟他解释是什么问题,只好把阿姨叫来,两人用塔米儿(钦奈当地话)语唧唧咕咕了一会,算是很快弄清了状况。可工人说,今天还不能修,因为需要买新的皮管。我有点疑惑,因为现在的这个,也是新的。只好相信他了。等第二天,工人拿来新的皮管,换上后,果然,不漏水了,我满心高兴地松了口气。
可没几分钟,阿姨又来报告:那新换的皮管现在也漏水了!我跑去一看,可不是,不但漏水,简直是喷水啊!赶紧把水筏关了,可马桶就冲不出水来了,这下更糟糕!
等老公下班回家,把情况一说,他气急败坏地又去打电话给房东,要求把那皮管给拆了。
第二天,终于来人,把皮管拆下,总算消停了一阵子。
和国内的修理工人的素质和干活的效率相比,感觉简直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狱。
另一个让我无语的事情是,印度的家具的破败老土。
老婆婆颈椎腰椎都不好,嫌家里的老床垫不舒服。掀开床单一看,竟是两张单人床垫,还各陷下去一个大坑!孝顺的儿子知道后,马上奔到外面去买新床垫。
我们从报纸上查到的几家店铺开始,一家一家的看,看过后,是走过一家,失望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失落。因为这里所有的床垫,竟然没有双人床的大席梦思!所有的店家的解释都是:我们没有大床垫,你可以买两张单人的,拼在一起不就是大床垫了吗?妈妈啊,那能和一整块大床垫一样吗?那两人睡在床上,根本就不敢翻身,只能规规矩矩呆在单人床垫的中间,不然,就掉进中间的缝里了,那能舒服吗?可是,又是个没选择余地的事情,只能买它了。要买也很难,根本没什么花色可选,薄薄的床垫,我怀疑是否真如店家保证的那样:包用十年!
算了,花了6-700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1000),最终买了两张单人床垫,回去用床单一铺,也看不出来,只有睡在上面的人才知道好不好,不,他们没在别的国家呆,也不会有比较的。就算有比较,那也是国货啊。人的要求低一点,幸福感就会高许多滴。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印度人,觉得中国人没有他们印度人活得幸福的道理。